“稳中求进”的金融工作方针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面对国内外的风险,继续保持现有的宏观政策的方向,大方向保持不变,追求体制机制改革,追求经济结构调整,追求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以进求稳,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来求得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要避免经济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化解金融风险,需要加快改革。当前,金融领域的具体风险包括:从国际上看,第一,欧债危机,欧元陷入困境;第二,美债危机;第三,日本严重的债务隐患。从国内来看,第一,房地产业金融泡沫破灭可能带来银行坏账上升的风险;第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应对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贯彻“稳中求进”方针,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目前,民间借贷为什么发展这么迅速,风险这么大?重要原因是:在这一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过程中,一方面,存款准备金率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利率浮动很小,利率基本上是负的。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被从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挤到了非正规金融体系,金融秩序出现了一定的混乱,金融风险不断加大。非正规金融体系的混乱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的本质是负利率导致价值扭曲、资源配置出现问题。民间借贷问题、房地产业泡沫、地方平台的问题,根本上都和利率没有市场化密切相关。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动金融机构民营化
改革进程如果要推行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引发金融机构高息揽存,所以,必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约束。要强化金融机构的约束,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民进”,另一方面是“国退”。所谓的“民进”,是指放开市场准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开办民营股份制的金融机构,放宽市场准入,降低门槛。“国退”则要求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的资金和地方政府的资金从国有的金融机构、商业性的金融机构退出。
应分清市场和政府的责任,政府应使用退出的国有资本,集中力量办好政策性银行。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从政策性银行转变为商业性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从原来的三家变为两家。政策性银行商业化之后,商业化银行开始担任政策性银行的角色,响应政府号召,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造成了很大的风险。所以,政府应集中力量办好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回归到政府系统里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原来是由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提供的,贷款期限一般比较长、成本比较低,所以风险不大。但由商业银行贷款,或是商业银行短存长贷,或是地方融资平台短借长投,风险自然加大。所以,应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向地方政府项目贷款,扶持一些公益性的项目。此外,应该建立至少一两家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还应该专门有一家进行国际合作的政策性银行,到国外进行经济开发,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扶持在国外的经济建设项目。
推进金融安全网建设
金融安全网如同杂技表演时为表演者安全而设置的网,只有建立了金融安全网,才能够真正放开市场准入,各种金融机构才能在利率管制放开的情况下进行充分竞争,在出现问题时有安全网保护。金融安全网主要有以下三大支柱。
第一个支柱是审慎监管。首先,建立分业监管协调机制。目前金融领域最大的结构性风险是经营和监管的“混业”结构。一方面我们在力推混业经营,如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公司;另一方面我们又强调分业监管不能变,这样就带来了很大的结构性的风险,经营和监管不分容易出现监管真空。因此,应建立一个分业监管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否则金融监管就要出问题。其次,理顺金融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由于金融领域是垂直监管模式,对由一些地方小型的金融机构开展的企业间借贷等金融业务,监管部门鞭长莫及。而地方政府又没有金融监管授权,因此,应把监管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的职责赋予地方政府,而且把监管责任授权地方,即使出问题也是在局部,不会造成全国性的系统性风险。
第二个支柱是加强最后贷款人的独立性。从长期来看,金融领域最大的流动性风险是货币发行量太大,如何化解?要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依靠建立规范的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要把货币政策决策权下放到中央银行,下放到货币政策委员会,把货币政策委员会从目前的咨询机构变成决策机构。同时,完善决策程序,将决策过程记录在案,适时公开,建立问责机制,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三个支柱是建立投资者保护机制。现在公认的存款保险制度最早是由美国人建立的,中央一级的存款保险制度是在大萧条时期,美国银行业倒闭了几千家,罗斯福总统上台后第一件事是通过银行法,规定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成立了存款保险中心。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肯定会比现在的情况糟得多。虽然几百家银行倒闭了,但尚没有出现存款人的挤兑,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银行倒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存款保险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摘自《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2―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版)。选摘时有改动。
编后语:化解金融风险,作者认为根本出路在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由此提出了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的建议。该选文中的观点为作者一家之言,值得探讨。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魏加宁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