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影响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社会信息化、信息网络化,是这个时代的鲜明特色。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2012年底,中国网民总数达到5.64亿。在网络化大潮下,公民成为网民已是社会的必然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十八大报告还提出,要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切实的民主权利;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在今天这个时代,要达到上述要求,都离不开网络。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每当社会上有事情发生,网络总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这种反应,在多数情况下集聚的是社会正能量,却也难免泥沙俱下,宣泄出消极的负能量。这种正负能量在网络并存的格局,既彰显了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无穷魅力,也增加了网络管理的难度。但必须认识到,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存模式,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正面作用是巨大的。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尤其是网络发声人群的不断普及,积极的建构式的理性声音逐渐凸现,成为促进发展和改革的智慧源泉。网络,正逐渐散发出令人欣喜的正能量。
2012年10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出版《平凡的感动》一书,书中记录了张丽莉、吴斌、高铁成、周江疆等 70位人物的“最美故事”。他们都是当今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但在关键时刻他们毅然择善,用爱心谱写了平凡人物的感人壮举。他们的事迹通过网络第一时间被传播,被传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首发式致辞中指出,这些发端于网络、传颂于社会、感动了中国的平凡英雄和凡人善举,克服了网上奢靡、浮夸、浮躁之气,使互联网充满了温情和温暖,激发全社会向善向上的力量,彰显了中华民族崇德向善的美德。
还可以再举两个彰显网络正能量的例子。
其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网民积极响应,表现出了对中央领导集体的高度认可和强烈支持,网民的全方位监督和中央规定上下呼应,产生了巨大的正能量。一时间,大吃大喝、请客送礼之风得到很大遏制,官场风气得以净化。可以说,如果没有网民积极主动的配合,“八项规定”很难收到现有的效果。这是激发网络正能量的典型成功案例。
其二,在王岐山的倡导下,今年9月2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主页突出的是“信访举报”“互动交流”等分区。“信访举报”分区,设置了“举报指南”“我要举报”“举报查询”“其他举报网站”“举报方式”五个“菜单”。近年来,网络反腐风生水起,方兴未艾。过去,网络意见分散,真假难辨。现在,有一个正当畅通的渠道反映意见,既让普通网民对反腐增加了信心,也遏制了网络举报各处飞的乱象,加大了反腐的成效。相信这一平台能在反腐倡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
不可否认,由于网络的匿名、便捷、即时,更由于网民身份的复杂、角度的不同、认知的差异,网络这块土壤很难做到洁净。网络谣言就是生长在这块土壤上的一大顽疾。治理打击网络谣言无疑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助于净化网络空气,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但同时也要看到,网络谣言之所以一度泛滥,一方面是因为相关规范阙如,另一方面是由于网络正能量未能很好地激发。在网络世界里,正能量始终占据着主流,这和现实社会中人们普遍崇德向善是一致的。那些负面的东西是派生的,是网民情绪化的、暂时的宣泄。真正别有用心、主观恶意地造谣滋事只是极个别人的所作所为。
因此,管理网络,治理负面是辅助,更重要的是激发网络正能量。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认为:“互联网是个新的传播工具,本身没有标签,不能认为它是洪水猛兽,也不能隔网喊话,而应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也是个社会安全阀。已故国家文史馆馆长启功先生说过:“仁义即人意。”普通老百姓的处事原则往往是“与人为善”,如果我们能提供正当的渠道,保障普通网民通过网络表达诉求的民主权利,同时积极引导,使网民的正能量得到最大释放,网络就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有力帮手。
信息化时代,网络是不可抗拒的潮流。作为管理者,必须从战略高度看待网络的发展。既要保护网民的积极性,又要借助网络这个舆情的窗口,积极引导,合理规划,让网络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红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