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日本池田内阁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1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增长1倍”,以达到“大幅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实现完全就业,缩小农业与非农业之间、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地域之间等收入上存在的差距,使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得以均衡发展”的目的。“计划”的成功实施大大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其中有以下举措。
加大公共建设投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战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的住房、交通、环境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已不能满足国民生活的需要,为此,“计划”提出了充实社会资本,强化政府职能等措施。“计划”支持政府公共部门每年制定庞大的财政预算用于整顿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公路、港口、铁路、机场、电信、工业用地和用水、农林水产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同时,政府加大与民间资本合作,通过对企业减税、缩短设备的折旧年限等手段,引导和鼓励私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这些措施大大改善了日本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拉动了内需,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
发展现代化的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计划”的一大内容就是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中小企业,缩小企业之间规模差别,培育中间企业,促使零星小企业组织化,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本政府从1963年开始相继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中小企业指导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扶植法》等十个相关的法案,通过各种措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增加中小企业现代化设备投资,帮助中小企业设备现代化;健全试验研究机构;进行企业合并和创办联合投资的企业;健全企业组织,确保中小企业利益不受其他事业活动的侵犯;增加中小企业获得国家订货和劳务机会,等等。在“计划”的支持下,日本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加速了日本经济发展,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提高国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计划”十分重视增加国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计划”着重强调提高劳动者报酬占 GDP的比重,使国民收入更多地向居民倾斜,重新构建了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利益合理分配机制。同时政府采取低税赋政策和减税政策,并实行“限高、扩中、补低”的财政补贴政策,收入越低的阶层从国家财政得到的补助和扶持就越高。这些政策实际增加了国民收入,缩小了贫富差距。“计划”也注重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机制。如1961年实施《国民年金法》,这部法律保障的对象不仅包括被雇佣者,还包括自营业者等其他民众,基本实现了全民保险。以后又相继实施了《儿童福利法》《身体障碍者福利法》《社会保障法》《老人福利法》等,维持了最低收入者的生活。这些措施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扶持偏远地区,实现地区均衡发展。政府于1962年制定了“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将全国近三十个地区列为“新产业发展城市”和“工业整顿特别地区”,给予特别优惠政策,并配套相应的交通、用水、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吸引和鼓励工厂企业向这些较为偏远落后的地区搬迁转移。这些城市和地区成为了60年代中后期沿海工业地带的主力,为日本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这些措施缓解了东京、大阪等城市因人口过密所带来的生产生活问题,有效改善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1961年之后,日本政府相继出台了《农业基本法》《农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十年土地改良长期计划》等一系列法规,加快农村发展。首先,大幅提高对农业的投资和农产品补贴。根据统计,日本政府仅对农业的政府补贴就从1960年的747亿日元增加到1969年的3023亿日元。其次,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通过出租或出售土地获得了大量的现金,切实提高了基本收入和消费能力。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统计,从1961年到1970年,大约有61.56万公顷的耕地转为工业、道路、住宅等用地。在土地用途转变过程中,农民通过土地买卖取得的收益相当于从农产品取得收益的大约 30倍。最后,日本鼓励人口从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向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地区转移。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也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加大科教投入,提高国家科技实力。“计划”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教育,提高国民的能力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民潜在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实力。日本自1960年起实行了9年制义务教育,并切实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从1960年至1970年十年间,日本教育支出增加 4倍。此外,日本还加大对科研技术创新的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措施,例如大幅度增拨科研和设计试验经费,确定优先发展尖端技术的方针,推行鼓励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等。至1970年止,科研经费已经高达3000多万日元,为1960年的6倍,科研专利数也飞速增长,比1960年增长了4倍多。科教的投入给国家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迅速提升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为日本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成功实施使日本于1967年提前完成了国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并使日本在1968年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1970年10年期的计划完成时国民收入及国民经济有了飞跃的发展。短短10年间,普通人的实际收入增长接近一倍,并且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国民增收”的同时发展,促进了日本经济增长,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然而,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也产生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弊端。10年间,日本的 GDP实际增长 1.78倍,大大超出计划目标,而百姓翘首以盼的“工薪收入倍增”则未能同步,实际只增长0.94倍。同时,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物价出现了相应的上涨势头,高增长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此外,日本的工农业生产率差异也未能有效降低,日本环境污染问题与城市拥挤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与日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滞胀有着密切联系。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钟星星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