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作为“经世致用”之学,其研究的出发点、着力点及落脚点只有深深植根于特定国家的政治实践,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彰显意义与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政治学要顺应历史趋势、围绕时代主题、服务现实需要、满足人民期待,不断超越学科苑囿,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进一步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扎实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全新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阐明了政治现象的本质和政治发展的基本规律,以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理论品格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适应时代和任务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政治学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在社会政治发展要求与政治学发展逻辑的作用下,逐步构筑起我国政治学创新发展的基本框架,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随着实践的深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注意的现象,如教条主义严重,有的理论研究仍停留在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中国化和本土化程度尚待深入,对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较为分散;受制于学科设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政治学研究结合得还不够紧密,有的学者不能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政治现象;等等。为此,必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夯实我国政治学发展的理论根基。
转变文风与学风,发挥思想库与智囊团的作用。社会实践不但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为其不断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和基本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所有实践中,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群众实践活动最具创造力。因此,政治学研究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坚守实践和求真的理论品格,将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纳入研究全过程,避免预设立场或简单价值判断,着力关注社会焦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为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科学研判。力戒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政治学应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自身利益、了解权力运行基本规则、掌握一定政策分析知识、强化政治参与意识、提升理性参与水平等,为决策过程的互动以及政治发展的稳定提供支持。
拓展研究领域,寻找政治学发展新的增长点。政治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与其他社会现象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有新兴的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纳入政治学的研究范围,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政治实践与其他社会领域的交互融合进一步增强。这就要求必须具有更加宽广的视野,拓展政治学研究领域。目前,政治学的学科设置还比较固化,政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割裂,限制了对分支学科的借鉴;人才培养体系的狭隘,制约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因此,政治学应在逐步细化研究领域的同时,突破学科间的界限,主动参与学科之间的融合进程。特别是逐步消除学科专业框架对于学术创新的束缚,鼓励和引导不同学科就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同研究。实现以学科为中心的研究模式向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模式的转变,按照学科发展的逻辑、政治实践的需求进行学科体系创新,依据自觉选择,确定学术生长点,保持政治学的旺盛生命力。
建构政治学话语体系,促进软实力建设。构建我国政治学话语体系,不仅是向外展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我国政治学研究影响力、正确引导政治发展的迫切要求。但从我国政治学话语能力的现状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仍需系统有效的方式向国际社会推介;部分学者以西方话语体系来推介中国经验,往往导致研究成果的失真与偏狭。依据政治学的发展规律,提升话语能力,首先应扎根于我国政治实践,聚焦解决中国问题,以中国问题的解决影响人类共同问题的解决。当然,构建我国政治学话语体系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政治学研究者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必急于求成,而应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在不断研究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政治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从实际出发促进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提供理论服务。
创新研究方法,增强政治学研究的科学性。从政治学的发展来说,创新研究方法是创新政治学理论、完善学科体系、拓展研究领域、创立新兴学科以及确保科学性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从当前情况看,我国政治学规范研究、定性研究仍占主导地位,实证研究、量化研究不足,尤其是统计技术、数理模型、实验分析等应用尚显欠缺,影响了我国政治学的解释力和说服力;问题意识薄弱、理论预设缺失、资料分析方法单调、文献引用不规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研究成果的成效。从根本上讲,这是因为对我国政治实践的关注和理解尚不深入,无法实现理论、方法、规范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主导地位的同时,应全面透析西方政治学方法的理论背景、作用方式、适用范围和固有弊端等,避免生搬硬套;坚持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引导作用,注重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显性与隐性、规范与经验、价值与工具研究的统一,努力为新型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素材;围绕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问题,有选择地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提高政治学研究的科学化水平和影响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