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宣教司调研员桑明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
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 (方蕊娟)今天上午,就中宣部理论局通俗理论读物《理性看齐心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3》,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5位专家进行座谈,以“环境恶化怎么扭转”为题进行解读和交流。在谈到如何避免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环境保护部宣教司调研员桑明指出,在公众对环境的维权意识、诉求意识不断增强的条件下,政府上马大型工业项目需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承载着的资源条件做好布局,透明决策,疏通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渠道。
桑明谈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不可否认,部分经济增长是在粗放的基础之上,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化工企业没有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没有经过环保的处理,直接将废气、废水、固废这些污染物直接排放到了河流、土壤。比如受到关注的血铅事件、镉大米事件,严重影响到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因此例如PX项目的上马,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一些担忧、敏感和恐慌。
桑明说,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林地现象,林地现象的普遍存在,反映了居民、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林地现象是什么呢?通俗地讲就是说,批准的这些项目离居民的居住地点很近,公众担心这个项目会影响环境从而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因此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一些抗拒的心态。
桑明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时期,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加大了环评和监管的力度。在公众对环境的维权意识、诉求意识不断增强的条件下,政府在上马大的项目的时候,要高度、充分重视经济发展承载着的资源条件做好布局,决策要透明公开。另外,对所有的大型工业项目要进工业园区,要严格按照环评的规划、环评的要求,严格采取污染防治的措施。第三,要按照国家有关的要求和技术规范明确防护距离,当地政府要组织防护距离内的居民的搬迁,并且要合理的规划。第四,让公众进行参与,让公众广泛参与,让公众了解到这个项目的范围、进展、措施,相关的内容,与公众进行互动,减缓林地现象,促进社会和谐。
来源:人民网
作者:方蕊娟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