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政府改革运动在全球兴起,西方国家、新兴工业国家、转轨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卷入了改革浪潮中,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政府改革浪潮。这场改革一般以“新公共管理改革”(NewPublicManagement)著称,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如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竞争机制、公民参与、共同治理、结果导向、绩效管理等,对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造,被形象地称之为“政府重塑”或“政府再造”。了解把握当代各国改革的实践、经验和趋势,可以为我国政府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当代各国政府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各有特点,同时也有相同相近之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聚焦政府核心职能
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各国都在重新思考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改革的基本趋势是减少政府干预,缩减政府职能和规模,使政府集中力量履行好最基本的职能。主要做法是通过放松规制、国有企业民营化、公共服务外包、权力下放等途径,将不必由政府承担的职能转移或还给市场和社会,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市场和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强调政府至少要完成五项核心职能:一是建立法律基础;二是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三是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四是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五是保护环境。此外,经济安全、能源开发、环境保护、危机管理等职能也受到广泛的重视。当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发展阶段,政府的职能是不同的,也是不断调整变化的。如,相对西方国家而言,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在政府主导发展方面发挥着更大作用;再如,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20世纪 80年代起流行政府“减少干预”,到了20世纪 90年代后期则转向政府“适度干预”,强调政府不在大小,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政府。
服务提供市场化、社会化
当代国外政府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是,改变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推行公共服务提供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改革,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服务。第一,市场化改革。通过合同外包、购买服务、公私合作、以私补公等形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吸引私营企业和民间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或提供,以提高服务供给能力,特别是在公共设施建设、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得到广泛推行,既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又扩大了服务供给,私人部门也可获得稳定回报。这种做法,不仅盛行于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得到采用。第二,社会化改革。对于不适合市场竞争的社会服务,如公益性、互助性、社区性、微利性的服务,政府通过提供财政补助、减免税收、授权社区等形式,培育和支持非营利组织参与服务提供,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互动关系,形成“政府提供资助、非营利组织办事”的治理模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做法虽然广泛流行,但也引起许多问题,如服务质量下降、缺乏信用和连续性、贫富不均、政府责任缺失等,在利弊上存有争议。
设立大部制,决策与执行分离
根据现代社会管理的需要,对政府机构设置进行调整,建立更加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国外政府改革的一个流行趋势。第一,部门整合,实行大部制。主要做法是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部门合并重组为一个大部门,以减少职能交叉和部门重叠,降低协调成本。经过调整,发达国家不论大小,政府内阁部门一般在15 20个之间,发展中国家则相对多一些。同时,各国往往还设有数量不等的独立机构和直属机构,以管理某些专业性强的事务。第二,决策与执行分离,设立执行机构。英国的做法是将中央政府各部内部分为两部分:设立核心政策机构,专门负责政策制定;把执行性的部门内设机构成建制地转为若干执行机构,专事政策执行和提供服务,在人事、管理和财务上享有充分自主权。部长与各执行机构主管通过签订协议约定权责关系,保证运行顺畅。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国也都有类似的做法。第三,注重决策协调,设立非实体性的议事协调机构。例如,许多国家在政府内阁设有一些专门委员会或部际联席会议,虽然不设专门的办事机构,但在政府运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方分权
在各级政府间纵向关系上,主要趋势是推行地方分权和自治,通常由多届政府不断推进,特别是在单一制国家中往往是政府改革的重头戏。其主要做法是:实行权力下放,中央政府将更多公共事务连带相应的管理权、法规制定权、财政支配权等下放给地方政府,扩大地方自主权,只不过分权的目标、程度、内容和形式有所差别。从成效上看,分权改革调动了地方积极性,地方政府更加负责,更加主动,提供的服务也更加符合地方偏好,促进了政府管理创新,但也出现了中央调控能力减弱、地方保护、地区差别扩大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许多国家大力推进地方分权,但主要集中在事权上,财政分权上的步子很小,中央和地方的支出比值,发达国家为70:30,发展中国家为85:15,世界平均为65:35。地方支出自主权、征税和借债仍受到严格控制和监管。
引入企业管理方法
当代国外政府改革的一个显著趋势,是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竞争机制和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主要做法有:第一,强调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第二,采用战略规划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管理办法,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再造治理模式和工作流程,使政府管理更加高效、透明和民主。第三,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从过分强调规则和过程转向注重结果和绩效,如英国自1979年“雷纳评审”起开始推行政府绩效评估并逐步加以完善,美国自1978年起就开始关注政府绩效管理问题,1993年起在联邦政府正式推行绩效管理和评估,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
以上做法,对政府管理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提高效能、降低成本起到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存有局限性,受到不少质疑,比如照搬私人部门的管理模式,混淆了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质的区别;绩效导向忽视了公民参与,也妨碍了政府的其他目标等。
摘自沈荣华《中国政府改革:重点难点问题攻坚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年9月版)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沈荣华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