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官员相对学者需要哪些专长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封丽霞 编辑:闵美颖 2013-03-25 15:07:41
时刻新闻
—分享—

  学者与官员,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其职业内涵、社会评价与行为特征都大相径庭。在“学而优则仕”的历史传统感召之下,不计其数的学者如过江之鲫般纷纷步入仕途。留下不少美谈,亦留下诸多的憾事。相较于学者和官员的生活空间和身份标识来说,前者是“处江湖之远”的知识精英,后者是“居庙堂之高”的政治精英。学者们很多自诩为“闲云野鹤”,与权力中心之间有一定距离。而官员“重权在握”,身居不同政治层级的权力中心。要找到知行合一、既能治学又能治事的兼全之才实属不易。

  官员要有综合性的社会知识而不局限于单向度的专业技能

  一个卓越的领导,必须掌握综合性、多维度的人文知识,即拥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学贯中西”的知识背景。如果囿于某个狭窄的知识域、沉浸于某个方面的专业技能,他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但难以成为合格的官员。现实当中,官员的级别越高,其担任的职务所要求的知识储备就越广、越全,与其原有专业背景的关联度和相关性也就越弱、越远。如果说在报考公务员时还要根据专业进行申报、筛选、分配,那么到了处级、地厅以上级别,还能做到“学啥干啥”的就已经是屈指可数了,到了省部级别的官员还能“专业对口”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可见,对一个官员尤其是担任中高级职务的官员来说,最重要的已经不再是具备某一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端“专家”,而是拥有较为全面的社会知识、驾驭大局的综合素质的资深“杂家”。

  学者们以研学、传承和创造某种规范性、学术性的知识体系为其安身立命之本,以做学问为志业。从思维习惯而言,学者们习惯于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他会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利弊权衡研究得非常细致、规范、有理有据;而官员每天面对的事情繁乱复杂,他需具备将复杂事情简单化,即化繁为简、去伪存真的能力。否则,他会被无数的琐碎杂事所淹没、被那些貌似复杂实则细微的小事所困扰。

  官员要成为合群友爱的公众人物而非特立独行的个体

  作为一个官员,他不能只是坐在屋里、与世隔绝、潜心琢磨静态的书本,而是必须去动态地谋事和谋人;他不能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自我陶醉而是必须融入到群体和众人中去。除了协调沟通、关系运作的工作能力之外,官员们需要具备的最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招呼众人并将之拢聚、团结起来的权威力和亲和力。官员更需要的是熟谙人性、待人处事的“高情商”。他需具备凝聚人心、友爱合群的团队精神而不是单打独斗、孤灯夜战。他需要在众多的群体、复杂的利益集团之中周旋运筹、游刃有余。一个成功的官员要做的是与大多数社会成员行为趋同,获得各有偏好、性格各异的民众的拥戴和认可。

  即便是担任一个大学或科研机构的领导,也不能仅仅要求、甚至是并不要求他是一个学术权威、顶级专家。如果他仍然忘我地沉浸于自己的学术科研,他也许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整个团队的建设。作为一个科研部门的领导,他所要做的是凝心聚力、带好团队,为他人的科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而不是想方设法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一流学者、领军人物。当了领导之后,如果他还忙于申请项目和做课题、指导学生、申报各种奖项,更有甚者,或是利用其手中的行政权力牟取学术资源,那么不客气地说他就当不好这个领导。

  官员要能建设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止于批判性地指出问题

  官员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他们身体力行、掌握着实实在在的“行动的力量”。其社会职责是凝聚人心、整合多方面社会力量,以建设性、实践性的态度去解决问题、改造现实。可以作一个这样的比喻,学者们常常是“动嘴”,而官员们更需要的是“动手”。尽管很多学者对于参与公共讨论和决策怀着满腔热情、遇到社会不公时敢于“拍案而起”,但是一旦进入解决问题的行动层面或操作层面,他们又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底气不足、无从下手,难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因此,对于学者们的批评,官员们应当理性地看待、冷静地辨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进而将有识之言有效地转化为推动实践发展的力量。通过与学者持续不断的接触,官员们也可求得学养的增加、人格的提升。学者们亦应走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窘迫心理,以及“冷眼观天下”、聛睨一切的虚骄态度,而应以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扎根学术研究,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监督、赞助政府而改善政府。唯此,才能提升自我、逐步摆脱尴尬困境和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

  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指责挖苦,官员们需要足够的包容与隐忍。学者们的批评就像是官员施政的一面镜子,所失所得、所荣所憾,尽在其中。假若一个社会的学者和官员之间相互倾轧,互相蔑视、抹煞,势必造成学术与政治脱节、甚至两败俱伤。倘若一个社会的学者与官员能够真诚相见、良性互动,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头脑”和“四肢”能够协调行动、运转自如。学术能获得政治的尊重与认可,政治亦能获得学术的补益与贡献。此时,知识能够迅速转化为行动的力量,知理与知人、治学与治事之间的重重隔阂才能被打通、消弭。这个社会才能获得源源不断地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封丽霞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