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莞“5000亿GDP”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闵美颖 2013-02-04 16:55:1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国内外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下,2012年东莞经济发展却交出意外成绩单。初步测算,东莞201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5010.14亿元。这标志着东莞正式迈入5000亿元行列。尽管经济总量增速不高,但一些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单项指标向好,进出口贸易增长逆市领先。

  在经济下行大势下东莞能从容应对并取得亮点,背后离不开牺牲经济增速的“战术排名”、追求“战略转型”成功的意识升级。过去几年,东莞以“伤筋动骨”之势与自己经济结构中的“顽疾”对抗。经济发展质量逐渐提升,经济发展结构逐步多元,东莞开始为新一轮经济起跳蹲身蓄力。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补齐短板

  关键词:

  三来一补、苹果

  ●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加工贸易企业是最直接的冲击对象。作为过去30年间东莞经济的主力,1万多家加工贸易企业遭遇空前危机:资源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压力集中爆发,诸多不利因素叠加,致使很多企业被推向生死一线边缘。这直接影响全市经济稳定发展。

  ●故事:

  走进位于东莞市中堂镇海声音响公司的产品陈列室,就像走进了一座音响博览馆。从上世纪的古董音响到最现代化的数字音响,这里一应俱全。

  几年前,海声还是一家纯粹的传统音响制造加工贸易企业。现在,公司已经拥有会议系统、传统音响、电子产品三大产品系列,部分产品用自主品牌进行销售。海声在东莞、深圳、伦敦都拥有研发队伍,每月为苹果系列产品生产的音箱出货量就在20万台以上。

  海声的经历是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一个缩影。东莞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在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东莞有诸多“全国首创”——第一个在全国探索出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法人企业的“无障碍通道”;第一个在全国推行外资企业“内销集中申报”;第一个与港台生产力辅导机构合作,为加工贸易企业提供技术提升、产品设计、管理优化等生产力提升辅导服务;第一个建立了外经贸、海关、检验检疫、企业的“四方联网”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推动“外博会”升格为全国唯一一个服务加工贸易产品内销对接的平台——“加博会”,创造了五项全国“第一”。

  通过提升外贸质量带动外贸发展的措施,在去年全球经济严峻的形势下,东莞市外贸成绩逆势亮眼。东莞市外经贸局数据显示,去年东莞进出口总额1444.2亿美元。其中出口850.7亿美元,同比增长8.6%,全省排名第二;全市一般贸易出口169.2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增幅高于全国22.7个百分点。

  ●点评: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说,东莞今后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总的方向是推动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延伸产业链,实现从“生产车间”到“企业总部”的形态转变,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努力,打造成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标杆城市。

  “三重”建设承载新一轮产业大发展

  关键词:

  “轻城市”、“重项目”

  ●挑战: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东莞“满天星斗,不见明月”的产业格局暴露出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低等软肋,2008年到2011年,东莞超千万美元项目330宗,比广州少355宗,比深圳少269宗。东莞企业总户数约50万户,比深圳多出了19万户,然而超百亿元的大企业仅有1家。

  ●故事:

  2012年12月17日,东莞市长袁宝成和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峰签署协议。东莞建市以来最大的外资项目广东粤海装备技术产业园终于落定。从粤海开始选择项目落地到最后与东莞市签约,只经历了短短6个月,如此巨大的项目,推进速度如此之快省内罕见。

  该项目堪称一个“巨无霸”,项目将建设规划总面积约1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万人的现代产业新城,总投资不低于600亿元,集聚包括汽车零部件、工程装备、环保装备、景观装备、农用装备等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及设计研发。事实上,东莞全市正掀起对于“三重”建设(重大项目、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科技专项)的巨大热潮。

  目前,东莞已将“三重”建设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水平崛起的突破口、“牛鼻子”、“加速器”。一年来,东莞共引进重大项目81宗,投资总额达1972亿元,重大产业集聚区和重大科技专项同样硕果累累。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以“三重”建设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拉动东莞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东莞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0.3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1901项803.03亿元,增长13.7%。

  ●点评:

  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说,东莞要通过引进大项目、打造大园区、培育大产业,打造一批百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努力形成“星月争辉”的局面,使东莞的产业结构既有龙头带动,又有众多企业集群,推动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积极推动改革 争做全国审批最少的城市

  关键词:

  一个月、一小时

  ●挑战:

  改革开放之初,东莞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对外加工装配办公室,通过“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企业从洽谈到签约基本做到一周就能完成,半年便能投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办证难、审批难成为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行政效率的低下,既影响了企业发展,也对全市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导致一些优质项目与东莞失之交臂。

  ●故事:

  商人叶永强在东莞注册过两家公司。三年前,叶永强第一次注册,光为了备齐材料就跑了好几趟,交完材料,等了将近一个月才拿到营业执照。

  去年5月,东莞商事登记改革在东莞市大朗镇试点之时,叶永强特地跑到大朗镇办理企业注册,只花了1个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从一个月到一小时,东莞商事登记改革实现排队取号不超过5分钟,等候不超过1小时,执照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发出,最长不超过5个工作日。这样的变化让许多“叶永强”感到惊讶。

  去年,东莞市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并成为全国首个在全市范围推行商事登记改革的城市。改革后东莞成为全省商事登记审批事项最少的地级市。市本级未设置任何一项涉及市场准入的前置审批事项。

  去年12月改革全市铺开,第一个月就新增市场主体10429户,同比增长57.8%,环比增长11.97%。东莞基本形成“1+X+Y”的政策体系,基本确立明确监管部门、监管事项、监管方式的前提下,各部门按照行业管理原则进行许可监管的模式。此外,东莞以商事登记改革为突破口,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目前出台了第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目录,共压减行政审批事项296项,其中取消239项,转移57项。

  ●点评:

  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说,去年东莞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砍掉了296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幅为41.3%。今年我们还要再狠狠砍一刀,再砍掉一批。东莞要成为全国审批事项最少的城市,不是“之一”。

  记者观察

  给东莞多一些时间

  “东莞转型升级成功之日,就是广东科学发展胜利之时”。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东莞所代表的外向型经济遭受巨大的创痛、质疑和压力,母子同脉的广东经济一同面临重大转型压力。

  破釜沉舟,拿出壮士断腕告别传统的决心。沉住气,狠狠干出一番转变。讷于言的东莞人悄然开始对自己的“革命”——“三重”建设直戳东莞痛处;外贸转型直抵东莞软肋;硬要在这片科技研发的沙漠上建起绿洲;习惯了过去翘着二郎腿等企业自动上门只管收租的东莞人开始发狠加大营商环境建设。

  “牺牲经济增速‘战术排名’,要换来‘战略转型’的成功。”东莞的官员心里憋着一口气。曾经的优等生掉到了全省倒数,旁人的讥笑、嘲讽、冷落不绝。但沉住气,不用慌,时间会给予回报。

  去年的经济数据出炉,连东莞自己都惊喜。不仅多个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向好,就连近几年一直低迷的进出口贸易也显现亮点。尤其在去年国际国内形势普遍被认为差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东莞却跑赢了长三角的龙头城市,跑赢了当年的自己。

  尽管成效仅是初露新芽,离真正的成功还有距离,但东莞过去一年的经历却再一次证明,通过转型增强自身“内力”,纵使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也能做到泰然从容。埋头转型,不唯速度而盲目,经济质量提升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长快速高效。

  因此,让我们再给东莞多一些时间。给东莞多一些时间,就是给广东多一些时间。看看我们有多大壮士断腕的决心,看看我们有多少敢为人先的创造力,看看我们如何发扬改革的勇气和魄力,在春来花开之时,在下一个五年,继续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潮头。(●南方日报记者 邓圣耀 段思午 吴少敏)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