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月19日专电 题:火车票购买方式应“量力而行”
范雪娇
近日,广东佛山一对新婚小夫妻在网上帮外来工订火车票,每张票收取10元手续费而被刑拘的事件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和通过这对夫妻购到票的打工者“为其喊冤”。
诚然,铁路部门在火车票销售方面所作的改进有目共睹,实名制购票、网络订票、电话订票等方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买票难问题。但是,电话订票及网络购票的方式对于春运的主要群体之一——农民工来说并不容易。
我国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不少尚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和知识,网上订票超出了这一部分群体的能力范围。当然,我们看到,不少志愿者每年都会自发义务为农民工购买火车票,但“杯水车薪”。大家常说“购票难”,而这个难题的症结就在于通过已有的购票方式难以买到火车票,这说明现有的购票方式还需要改进和创新。
有需求就会有供给,这是市场规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收10元网络代购火车票的行为是“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这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正是购票方式与购票群体能力之间的鸿沟。再好的方法,如果面对的群体缺乏使用条件和使用技能,也不能解决问题。
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无疑是老生常谈,但也是一个“年年谈,年年新”的话题,正是人们每年对于购票难问题的关注,才不断推动购票服务方式的改革,推进“购票易”局面逐步实现。春运买票难题难以一朝一夕完全解决,但化解这一难题更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创新火车票发售方式,让各个层次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便捷地购买到火车票。(完)
来源:新华网
作者:范雪娇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