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新民:提高执政骨干队伍核心能力是治国理政的根本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向军 编辑:闵美颖 2013-01-14 15:56:5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召开的一次既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作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的新论断,必将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如何把握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现实意义和时代要求,加快培养造就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进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水平?本报记者就此再次专访了“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创立者、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周新民。

  记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这一新论断的创新点是什么?

  周新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党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提出的新要求。自从党的十五大提出这一新概念和新要求以来,一直在深化发展。这次十八大明确作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的新论断,使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性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第一次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聚焦到执政骨干队伍上。不仅清晰突出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全部建设中的特殊地位,而且充分突出了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在执政能力建设中的特殊地位,说明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路更加清晰,抓干部队伍建设的重点更加明确。骨干是什么?是指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事物,或某事物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实质性的成分或部分。由此不难界定,执政骨干就是党的干部队伍中最重要的成分或部分。抓住了骨干就等于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

  第一次对高素质进行了严密清晰通俗易懂的定义。“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这一定义高度凝炼,逻辑严密,易记易懂,非常具体,操作性强,说明我们党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更加细化,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现途径更加明晰。“四句话”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必将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成为各级各类领导者心中的准绳和努力方向。

  突破了传统干部队伍的外延,使执政组织基础涵盖面更宽。党政领导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我党执政的主要组织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干部进行类别化管理要求的深化,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已基本不再沿用干部这个称谓。但毫无疑义,其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只提领导干部容易使人们的视角局限到党政领导干部身上,人为地把另外两部分组织基础排除在党的执政队伍之外,造成三支人才队伍间的不平衡或不平等。执政骨干队伍这一新提法,一举突破了传统干部队伍外延,使执政组织基础涵盖面更宽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我国治国理政的实际。由此可见,执政骨干队伍既包括党政外事、经济科技、群团高校等类别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还包括国有企业中层以上的经营管理者。

  记者: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关系是什么?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与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又有什么关系?

  周新民:根据执政党—执政队伍—执政骨干的内在逻辑关系,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的相互关系,可概括为主体与载体及其相互影响的关系。首先,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实载体,如果离开执政骨干队伍谈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执政骨干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水平。如果执政骨干队伍软弱涣散,执政地位就不可能巩固。再次,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对整个执政队伍建设具有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关乎执政队伍全局建设。因为,党的执政队伍是层级型结构的,骨干层处于支柱地位,如果支柱倾斜,大厦必然倒塌。

  执政骨干队伍建设与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密不可分。执政骨干的通俗解释就是各类领导者,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就等同于领导者建设。但不同的是,由于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突出了“核心能力”,这就决定了它比执政骨干队伍建设的专指性和针对性更强,标准、要求和层次更具体、更高。这是核心能力自身的特质决定的。因为,核心能力集约了一个领导者高水平履行领导责任必须具备的政治信仰、履职能力、创新精神和官德品质等综合标准,整合了党在干部队伍思想、政治、作风和能力建设上的各项要求,融合了领导者实现卓越领导目标必须具备的各项“硬能力”和“软能力”。比较而言,加强领导者核心能力建设更具系统性、兼容性和前瞻性。

  记者:您认为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把握这个关键?

  周新民:根据“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总要求,大力提升执政骨干队伍以“高标准履行政治职责、高水平履行工作职责、高效率履行创新职责、高品位履行表率职责”为主要内容的核心能力,进而推动党的执政水平提升,是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中之重。怎样把握这个关键呢?重点要提升以下“四大能力”:

  大力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政治辨别能力,确保政治坚定。通过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形势预见能力、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执政骨干队伍“坚定信仰、把握方向、胸有全局、战略谋划”的本领,目标就是培养“清醒明白”的执政骨干。

  大力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工作推动能力,确保能力过硬。通过提高领导发展能力、驾驭全局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增强执政骨干队伍“领导发展、科学决策、化解矛盾、整合资源”的本领,目标就是培养“高人一筹”的执政骨干。

  大力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自我提升能力,确保作风优良。通过提高自我反省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纠正能力,增强执政骨干队伍“正视自我、完善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本领,目标就是培养“自信成熟”的执政骨干。

  大力提高执政骨干队伍的持续创新能力,确保奋发有为。通过提高创新创造能力、快速应变能力、学习实践能力,增强执政骨干队伍“锐意变革、镇定处置、勇于实践、敢担风险”的本领,目标就是培养“激情投入”的执政骨干。

  记者:十八大在以往提出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基础上,又提出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新要求,执政骨干怎样才能应对“四大考验”、破解“四种危险”、提升“四项能力”?

  周新民:“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以及十八大最新提出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构成了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基本要求的清晰脉络。这些要求,虽然是针对全党而言的,但最终都要落实到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执政骨干身上。“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项能力”,实际就是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执政骨干队伍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对执政骨干而言,“四大考验”就是要解决居安思危、居危思进和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问题;破除“四种危险”,就是要解决执政骨干队伍核心能力缺失的问题;“四项能力”的提出,就是要解决思想层面和灵魂层面的深层次问题。如果运用领导者核心能力理论来解读“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四项能力”,归根结底可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要大力加强执政骨干队伍的“软能力”建设。实践证明,“软能力”支配“硬能力”发挥、“软能力”决定“硬能力”发展。重视“软能力”建设,是当今世界能力建设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请问怎样加强执政骨干队伍组织建设才能保证“中国梦”尽早实现?

  周新民:实现“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的最大政治。为尽早实现“中国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要在我国政治领域加速培养“中国梦之队”。要通过选拔培养让怀揣中国梦想的人才尽快地成长起来,发展起来,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有梦想才能有理想,有理想才能有向往,有向往才能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奋斗,有奋斗才能有成功。

  要让有梦想的人才带领人们实现梦想。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不可能带领人们去实现梦想的。梦想是什么?是灵魂,是信仰,是追求,是力量。党的执政骨干队伍是实现“中国梦”的中流砥柱。要通过用人机制创新,让有梦想的人才充分显出来、尽快多起来、赶紧用起来,切实发挥“领头雁”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推动“复兴之梦”梦想成真。

  要使“认同、践行、实现中国梦”成为主流价值取向。“中国梦”已经深入人心,但实现梦想任重道远。作为近代中华民族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续奋斗。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使为这个梦想奋斗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和正能量;要通过制度保证,使认同、践行这个梦想的人才,受到社会的尊重、组织的器重、群众的倚重;要通过宣传导向,让为实现这个梦想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成为新时代的标杆、人民心中的榜样、中华民族的脊梁。

  记者:十八大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请您对十八大后人事制度改革的趋势作一展望?

  周新民:十八大后,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人们看到一股改革的春风正向全国劲吹。不难预料,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和改革的重点领域——人事制度改革必将迎来新的机遇。我分析,十八大以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会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改革触及深层次。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和持续不断地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一些表层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到了触及更深层面的时候了。理由有二:一是改革的大形势倒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到了“想躲躲不了、想绕绕不过”的时刻;二是党的自信、干部的成熟和承受能力、人民的拥护为深层次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遵循内在规律性。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干部选拔任用是一门科学”的认知越来越强。事实上,领导岗位不同、职责不同、分工不同,要求不同;领导职务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要求也不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只有围绕这些不同寻找规律,才能真正按规律办事。

  第三,选人视野更宽阔。新形势下,在更宽、更大的范围选拔任用干部,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稀缺干部资源,既是事业发展的要求,又是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是用人思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干部不管在哪个领域、哪个地方、哪个部门,都是党和人民的共同财富。立足全国范围选拔任用执政骨干队伍,有利于治理“近亲繁殖”、“矮子中拔将军”、“武大郎开店”等顽症,有利于把“最优秀、最服众、最适宜、最有潜力”的真正人才选拔出来,进而营造“选好一名干部、树立一面旗帜;选准一名干部、振兴一方事业;选对一名干部,造福千万百姓”的良好环境,使党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步入真正的良性循环。

  第四,核心能力受重视。现在的领导者,面对的情况之复杂、矛盾之综合、变化之突然、诱惑之多样、压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领导者要高效履行职责,光有一般的资历、经历、阅历和才情、才能、才华,已经难以胜任现实岗位职责的需要。领导者的综合素质、综合素养、综合能力特别是核心能力,将成为在竞争中胜出的重要法宝。未来有三种类型的领导者,可能会得到重视和重用:一是胸怀理想、真抓实干、不怕困难、律己严格的;二是从底层干起、了解百姓、熟知国情、善解难题的;三是张口能讲但不是夸夸其谈、提笔能写但不是官样文章、动手能做但不是摆架作秀、干则能成但不是搞“政绩工程”的。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真相信、真践行,对中国百姓、中国社会文化有清晰的认知,既具有真才实学的本领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又对老百姓有真情实感。核心能力比一般人更加突出的特质和优势,将使他们在未来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有更多大展身手的机会。(记者 李向军)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向军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