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宁1月8日电(庞书纬)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然而走进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文峰庭翠小区的回族五保户马桂花老人家中,一股暖流扑面而来。
马桂花一家原先住在西宁市城东区富强巷,三代七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平房中,没有上下水,做饭只能在门口搭一个简易煤炉子。“最惨的是上厕所,要走四五十米,晚上黑灯瞎火,非常不方便。”马桂花说。
文峰庭翠小区是青海省最大的保障房小区,共有896户经济适用房住户和288户廉租房住户。“针对小区住户里老年人和残疾人多的情况,小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增加了健身设施和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特别是盲人较多的3号楼,所有的门牌号、指示牌都有盲文。”西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局长石鑫说。
作为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2012年西宁市常住人口已达到223万。据西宁市民政局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保障房大规模兴建之前,全市有约10万户群众存在不同程度的住房困难。
据西宁市副市长许国成介绍,2012年全年西宁市共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4000余套,而从2008年开始,西宁市已先后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3万余套。
石鑫告诉记者,为解决保障房建设中土地紧张的问题,西宁市在所辖四区三县的新建商品房项目中配建了占总面积10%以上的保障房。“这样不仅缓解了土地问题,也让保障房住户和其他商品房住户一样,公平享受小区周边的各种资源,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保障房的加速建设,不仅解决了西宁市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更为他们的就业、就医、求学等提供了便利。家住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低保户冶成梅,2012年2月搬进了位于县城内晨晖小区的廉租房,在社区干部帮助下,她在家对面开了个早点摊,从小有严重视力障碍的儿子则在县城一家盲人按摩店打工。“挣钱虽说不多,但过日子足够了,现在我每天都很充实,准备攒钱给孩子娶媳妇。”冶成梅说。
“考虑到新就业职工和外来人口逐年增多的实际情况,未来几年西宁市将逐步把他们也纳入保障房申请范围,从而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让‘夏都’西宁成为名副其实的和谐之城、民生之城、幸福之城。”许国成说。
来源:新华网
作者:庞书纬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