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杨宜勇解读十八大报告:收入分配改革“好事多磨” 值得期待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方筱筠 陈叶军 编辑:闵美颖 2012-11-19 14:22:31
时刻新闻
—分享—

  

 

  嘉宾简介:杨宜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目前主要从事有关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政策、人口与就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社会保障、员工福利和工程咨询等方面的政策研究。美国国会奖学金、欧盟议会奖学金、日本外务省奖学金、加拿大政府奖学金和新加坡连瀛洲纪念奖学金得主。现兼任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中国WTO 研究会常务理事、越南入世(WTO)指导委员会专家。现兼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工程咨询协会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

  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吸引公众眼球的,是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那么,最高领导层首次把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列入十八大报告中,有什么样的深意呢?

  11月13日,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做客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中国社会科学网和光明网联合主办的“十八大观察家”时指出,首提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

  杨宜勇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利益导向,与扩大内需、惠民生密切相关。中央领导反复强调收入分配改革一定要好事办好。收入分配改革总方案“好事多磨”,值得期待。

  提出收入倍增计划是十八大报告突出亮点

  杨宜勇表示,过去我们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比如说GDP翻一番、翻两番,完成得都很好。然而,现在经济进入了长周期的减速区,未来要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党在关键时刻明确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这种知难而上的勇气值得充分肯定。

  同时,在GDP翻一番的同时,居民收入却不能够保证翻一番。“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两个同时翻番,在GDP翻一番的同时要保证城乡人均居民收入也翻一番,这两个翻番结合在一起,要求更高了,这是十八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 杨宜勇说。

  近十年来,国家减免农业税、发放各种农村补贴,2011年末2000多万城市居民和5000多万农村居民得到了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2011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1810元,比2002年增长了1.8倍;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6977元,比十年前增加了4355元。而且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收入分配改革需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实现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在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中,做大国民收入这块蛋糕和切好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一般说来,做好蛋糕与切好蛋糕同等重要。”杨宜勇说。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当收入分配水平比较低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小的时候,做好蛋糕比切好蛋糕显得更加重要;当收入分配水平比较高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较大的时候,切好蛋糕比做好蛋糕显得更加重要。

  杨宜勇表示,劳动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中收入分配问题是重点之一。收入分配改革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关,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也是应该的。

  收入分配改革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利益导向

  杨宜勇说:“收入分配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利益导向,与扩大内需、惠民生密切相关。相信什么、依靠什么、保护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淘汰什么都需要落实到经济利益导向上,才能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机制和倒逼机制,从而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切实转变。”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关的收入分配改革,牵涉到中央和地方的分配关系,牵涉到国企和民企的关系,牵涉到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的关系,牵涉到新兴产业和落后产业的关系。

  收入分配改革是扩大内需的关键。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内需是经济成长的主因,消费是居民长期预期收入的函数。扩大内需,需要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适当提高农民收入;需要通过缩小贫富差距,适当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需要通过缩小行业差距,适当提高简单劳动者的收入;需要通过缩小东中西部差距,适当提高欠发达地区的收入,从而全面扩大国内最终消费需求。必须千方百计连续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

  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之后反过来增加收入是一定能够形成良性消费循环的。首先,消费从根本上来讲是长期预期收入增长的函数,收入倍增计划就是要给大家建立一个良好的长期收入预期,消除大家消费的后顾之忧。消费之后会形成更多的订单,能够涉及工厂的生产能力,工厂接到订单之后能够让工人生产更多的产品,工人的收入也能够得到稳定的增长,工人的收入增长以后,可以形成更多的消费。这就是从一个微观的层面解释消费被提振之后又可以反过来增加收入,它们之间可以建立一个良性循环。中国人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收入不太高,不太愿意消费。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了收入后不愿意消费、不善于消费,这也是客观存在的,这是长期节俭生活的习惯造成的,是在温饱没有解决时形成的消费文化,现在需要彻底打破这种旧的消费观,并树立新的消费观,建立新的消费和生产良性循环通道。

  收入分配改革是机制性的惠民生政策。惠民生政策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一事一议,有多少新增的钱办多少事,结果往往是形成补丁上面加补丁的惠民生政策;另一种机制性的建设,增量和存量的钱一并考虑,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更加充分地体现惠民生。收入分配改革属于后者。

  收入分配改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十八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最早我们党提的是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后来我们党又提出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而在这次党的十八大上,我们党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的后面,又进一步突出强调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所以说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肯定是要在再分配方面加大力度。

  要让收入倍增计划不打折扣、没有水分

  党的十八大报告,“民本”色彩甚浓。有网友表示,“如果说,清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奋斗热情的话,‘收入翻番’则是量化到了每一个人,令人振奋,让广大老百姓的心里特别踏实、特别期待!”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如何看待收入倍增计划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

  杨宜勇指出,收入倍增计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前提,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能需要几个收入分配倍增计划来完成。1978-2012年,我们已完成了4.5个收入倍增计划,所以我们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近。

  杨宜勇指出,要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需要把物价上涨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避免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完成剔除物价上涨的影响,让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不打折扣,不拥有水分。全国各地应该不折不扣地完成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各地老百姓都应该自觉地监督当地政府杜绝各种增速被高估、收入被增高的情况发生。至于财政收入实在增多了,可以考虑减税;如果企业利润增长实在太多了,应该通过集体谈判协商机制让企业让利。

  同时,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出收入倍增计划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会全套跟进。十年前,我们讲社会保障制度要低水平、广覆盖,这次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杨宜勇指出,中国的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阶段已经发生变化,要像过去一样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显然更加困难。实际上在过去十年,中国GDP增长基本上达到了年均10.5%的速度,不到7年就翻一番。现在提出最近十年内国民收入要翻一番,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年均7.1%就够了。当然这是我们经济发展的一个底线,也是党和政府的一个正式承诺,实际执行的结果可能会更好。要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在7%以上,同时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GDP增长速度同步,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重点以及难点

  杨宜勇表示,收入分配改革必须以量来换取结构性的变化,收入分配数量的简单增长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前提,但不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全部。因为必须以缩小收入差距作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没有目标的改革都是盲目的,盲目的改革还不如不改革。任何科学的改革都需要首先明确目标,这是科学改革观的基本要求。改革不等于发展,改革的英文(reform)就是再(re)+塑形(form)。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改变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否则简单的收入翻番也不能叫做收入分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促进社会财富增长的同时,逐渐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与起点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同等重要。收入分配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加大提高低收入的力度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石,适当限制高收入群体的增长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作为。

  收入分配改革的难点是如何理顺社会分配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加强规制理顺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关系,如何通过促进健康城市化理顺城乡收入分配关系,如何通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理顺资本所有者、经理层与一般职工的收入分配关系。

  杨宜勇表示,初步预计,收入分配总体改革方案会切实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积极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等化;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缩小城乡收入的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加大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收入分配改革总方案“好事多磨”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制订已酝酿多年,此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四季度制定这一方案。其实,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措施出台,这与随后形成的收入分配改革研究工作小组密切相关。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为什么会出现“好事多磨”的现象?杨宜勇指出,“好事多磨、大事多磨”,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中央领导反复强调收入分配改革一定要好事办好。由于当今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好事办好其实很不容易。

  首先,需要认真调研,抓住收入分配改革的牛鼻子。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把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其次,需要反复征求意见,尽可能达成最大的社会共识。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最后,需要考量收入分配改革措施出台后改革设计初衷和实际执行效果的契合度,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改革政策的设计。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目前有关部门正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正在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改革总体方案的研究制定工作。

  收入分配改革到底能否成功?“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杨宜勇说,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是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总体设计,关键是体现大要求、搭好大框架、解决大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具体细节还要通过相关法律的修改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来加以全面落实。这次收入分配改革重在机制建设和完善,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各产业职工都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主体。改革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可能都搭便车。我们不仅要做收入分配改革的守望者,更要做收入分配改革的参与者。这就需要各个主体之间依法良性互动,才有可能形成收入分配的合理局面,从而充分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在收入分配改革中,我们必须把提高“两个比重”和实现“两个同步”落到实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具体的措施是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来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具体的措施是通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同步。

  初次分配改革和再分配改革同等重要,分配条件的改革与分配过程的改革同等重要。只要我们坚持科学的收入分配改革观,求真务实,一定能够实现收入分配起点更高、收入差距更小,分配关系更加合理的共同富裕目标。“未来5年不仅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决定意义,而且对于收入分配改革也具有决定意义。总之,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值得大家期待!”杨宜勇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方筱筠 陈叶军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