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转型发展需要提升基层政府的管理品质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徐根兴 编辑:闵美颖 2012-10-09 14:27:24
时刻新闻
—分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基层政府一项艰巨的任务,转型对于地方本届政府和本个任期来说,可能收益少代价大,还必须克服惯性,放弃熟悉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经验,改变思维方式,去寻求新的方法和路径。“愿不愿意转”、“如何转”、“如何持续转”是无法回避的三大问题,转型中的不少悖论和困境可能导致政府从信念到制度到执行的全面松懈,考验着基层政府的“精气神”。提升基层政府的管理品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调整发展思维:如何走上转型发展的正确道路

  如何走上转型发展的正确道路,是当前各地政府正在全力思考和勇敢探索的攻坚问题,这其中一方面要设计好培育产业、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的政策和策略,另一方面必须思考如何经受住产业转型的疼痛:寻找到合适本地的替代产业、消化实施替代产业的成本、控制新老产业替代过程中经济增长、税收、就业、公众收入四个指标可能的下滑。很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数字不能说明的东西才是管理的核心,源自发展动力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在发展中基层政府还需要深刻把握战略与机遇的关系。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中诸多红利因素造就了现实无数的机遇,机遇思维统驭着基层政府和官员的头脑。其实发展中是以战略为导向还是以机会为导向,这取决于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发展阶段。如果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起步阶段,此时战略还在探索中,发展需要以机会为引导,机会的重要性在起步阶段无比重要,追寻机会、实现机会有利于战略方向的确定。如果已经进入成长或成熟阶段,战略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关键,过多机会的诱惑会导致战略的迷失,这时就应该以战略为导向,不符合战略的机会应该下决心放弃。基层政府的战略来自于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战略远见和鉴于地区利益以及人民利益的长远设计,而不应是官员的政绩和机会主义,并且战略不能摇摆,需要坚持,战略也是一种意志。必须深刻认识机遇(机会)可能带来的陷阱,对机遇的过度依赖,就可能变成了投机。总是抢抓机遇,就可能导致资源分散,过度多元化使一个地区形不成产业生态、产业链条和支柱产业;与邻近地区同时抢抓机遇,可能形成发展的同质化,个体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害人害己;机遇意识可能导致能力培养的缺失,只会完成突击任务,政府的系统能力、规则能力都在打突击战中下滑,一旦失去了高速增长的依托,体系内的各种问题就会集中爆发,当下各地经济增长慢不下来的原因与此有关。

  提升管理智慧:创新管理和管理创新

  创新管理要求政府对创新过程本身进行引导与规范,首先创新就要敢冒风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实际上规避风险也是制造风险,总是想逃避风险而不敢正视风险,往往会制造出更大的风险。但是,敢冒风险必须要有坚定的风险理念,那就是:钻政策法律的空子不是冒风险而属于投机或侥幸,超越规则和道德的“大胆”行为不是冒风险而属于违背信仰,不顾一切的乱冲不算冒风险而属于鲁莽。高风险的决策必须要有系统的保障措施支撑。据上海电视台报道,当年上海造东海大桥,有关领导去请教我国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能否采用最先进技术建造,李院士一口回绝,他说我们第一次在大海里造桥,风险很大,如果同时再采用最新技术,冒两次大的风险,增加了失败的可能,到时也许连失败的原因都很难分析。所以既要敢于冒风险,又要理智地抗御风险,神州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中对防范各种意外的技术准备就是很好的风险管理的成功案例。

  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工作创新,可以方法先行,管理创新,应该体系优先。观念创新,解决潜力问题,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动力和活力问题。据《经济日报》报道,根据学者对宁波国家高新区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组织效率与创新行为负相关,即组织的效率越高,其员工的创新行为越差,原因是单纯追求高效率,会鼓励员工以固有的方式工作,反而不利于创新。在创新中,所有的捷径都可能是弯路。

  管理创新首先体现在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据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撰文介绍,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认为他们遇到了“理想的敌人”,获得了“理想的联盟”,拥有“理想的设施”和“理想的地形”,因而在“理想的战场”上打了一场“理想的战争”,如此理想条件今后很难再现,因而这场战争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可见,总结成功也应着眼于问题开始,如果问题意识欠缺,不知道问题的产生、问题的性质、问题如何解决,管理就无法提升。管理中需要像外行那样想问题,以内行的身份解决问题。深圳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认为,管理创新中应该做到“七个坚决”:坚决反对完美主义,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坚决反对盲目的创新,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现在有些地方,把重要性变成了可能性,因为重要,所以可能,把不可能变可能,把不成熟变成熟,把领导不成熟的口号变成不成熟的政策,变成不成熟的决策,最后变成基层的折腾。所以管理创新必须坚持管用、好用、有用,管用是方向,好用是目标,有用是根本。政府在管理创新中应坚持“三不原则”:即不符合战略的不能创新,不可以持续发展的不能创新,不符合价值的不能创新。其次,管理创新还强调有品质的管理。对的管理给人以方向,好的管理给人以享受,但管理学不等于管理,党政干部要认真学习管理,提高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看得起、信得过的能力,把经济与管理的效率置于伦理之上,尊重常理,牢记常识,管理社会一旦不讲常识,它离灾难也就不远了。再次,管理创新还体现在要不断增强官员的执行力上。现在干部学历越来越高,职称越来越高,但这不等于执行力越来越强。好的执行力首先在于坚强的执行意志。这些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在执行中创造了很多经验值得学习,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已、奋斗不息,当前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难题特别需要一往无前的精神。

  增强文化认同:坚定的价值观和服务理念

  政府的价值观是政府行为选择的基础,如何判断好还是坏、对还是错、有用还是没用等等,

  是由价值观决定的。一些基层政府提出“决战现代化”、“全面奔小康”、“建设幸福城市”等目标,是政府执政为民的价值观体现,但更应该是公众的共同选择,战略规划的深度动员需要与公众心理相呼应。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要有足以令公众激动并愿意共进退的发展目标,要将政府的思路和价值观与公众分享,要经常刻意去创造一种让公众充满激情、愿意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现在不缺口号,缺动力、勇气和策略。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让文化、价值观、道德伦理、规则成型稳定。当前中小城市和发达地区大量异地人口涌入,管理跟不上,导致原有的文化、习俗、制度、诚信等受到冲击。“熟人社会”是情理法的管理模式,“陌生人社会”是法理情的管理模式,政府要适时转换管理模式以防止文化断裂、价值观断裂、道德伦理断裂、社会群体心理断裂。还要努力杜绝少数干部思想上不想学习创新、行动上不想接触群众、管理上不想讲领导艺术的现象发生,更必须认识到脱离群众只是党的风险,并非干部个人风险,脱离领导才是个人风险,如果两者不能在现实中转换,就不能化解党的执政风险。

  如何增强政府间合作,这既是价值观问题又是我国转型发展中破除行政壁垒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良好的合作精神需要深刻的合作理念支撑,懂合作是本事,会合作是智慧,真合作是境界,让合作创造价值,给合作者带来利益。政府和部门之间的竞争必须以合作为目标和导向,合作必须以竞争为前提和基础,由竞争促进合作。

  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理念一定要落地。管理从服务开始,服务从用心开始,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需要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以人民群众可以接受的方式为人民服务,还要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政府的服务。理念落地要从程序上开始:政府要为公众服务,上级要为下级服务,部门之间要互相服务。服务的方法和标准可以复制,不可复制的是服务的态度,每个公职人员都应该是服务者,每个工作环节都应该是服务链。

  总之,基层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才能提高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基层政府的成功转型才能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徐根兴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