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福高铁安徽段一工地发生一起恶性群殴事件,造成20多人受伤,引发了社会关注。经过记者调查发现,看上去是中铁六局和福建信通公司涉事双方人员之间的冲突纠纷,实际上涉及的却是企业之间的“黑幕”交易。(9月18日新华社)
暴力通常是在利益协商不果之后的最终解决手段,那些见不得光的利益争斗尤其如此。记者深入调查发现,利益冲突的根源,既非之前福建信通公司所称的中铁六局拖欠农民工工资,也非中铁六局在《关于笔架山隧道现场人员冲突有关真实情况的说明》中声称的,“信通公司仍然坚持不切实际的巨额补偿要求”,而在于之前京福高铁安徽段的招标过程中,中铁六局有资质却难中标,想支付“好处费”也没有列支渠道,而福建信通公司有关系又有红包,资格却不够,两家一拍即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信通公司为使中铁六局中标,向相关部门支付了上亿元“买工程”费用,条件是隧道工程由该公司施工。而随着铁道部对高铁工程的清理整顿,为防止违规中标暴露,信通公司不仅被迫出局,可能还血本无归,双方对如何分摊“买工程”费用分歧很大,最终酿成群殴。前后的反差说明,双方曾试图掩盖真相,但一场群殴让黑幕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下,这是双方都没有想到且不愿看到的结果。
事实上,近年来,在工程招标过程中,某些根本不具备中标资格承建资质公司为了中标,凭借所谓的关系拿工程已经成为该行业的潜规则。国企和民企合作买标,貌似新颖,其实只是寻租方的一个不同组合方式。因为只要招标过程中有寻租空间存在,寻租活动就会猖獗,类似“中介费”的黑金就有可乘之机,各种不具备中标或承建资格的公司也就有了去分食公共投入资金的缝隙,导致具备资格的企业只能以合污的方式中标,诚为可悲。最可怕的还在于由此造成的后果。一旦这些食利者中标之后,往往通过层层转包,赚取巨额转让费用,以致工程还没有开工,大量利润就已经流入这些企业囊中;而因投入的层层剥离和锐减,最终剩下的工程建设费用,已难以保证工程正常施建和质量,拖延工期、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就成了最后承建方获取利润的唯一途径。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让人不寒而栗。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楼倒倒”、“桥塌塌”层出不穷的一大原因所在。
毫无疑问,驱除工程腐败阴霾,阳光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对工程的监督,最佳的应对,就是让招标、施工、完工审查等每一个环节,都在阳光下运行。如果在招标之初,就缺少公开透明的招标程序,缺乏有效的执行和监管,招标这道遏制工程腐败的第一道关口就有失守风险,寻租就难以避免,公共基础设施上存在的安全质量隐患就难以根除。随着新一轮稳增长举措的陆续出台,未来国家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力度还会加大,我们还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工程招标问题。在新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吸取过往教训,明确监管职责,严守招标这道关口,严格执行招投标法律规定,消除实际工作中存在多头管理、职能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任宇波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