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应该如何对待“网话”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兴德 编辑:闵美颖 2012-08-30 14:54:10
时刻新闻
—分享—

  “网络话语”(简称“网话”)从诞生那日起,就备受争议和非难,甚至被排斥和拒绝。然而,“网话”并没有因此受阻,相反,它对人们的影响、人们对它的依赖都日益显现。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对“网话”的兴起,抱着忧心忡忡的态度。一些人甚至发出了“别让网话伤害了文化”的警示。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话”,日益成为一个人们热议的话题。

  “网话”的兴起、流行,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从根本上看,“网话”是适应网络生活而产生的语言。网络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当今世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在改造世界,也在改造人类本身。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兴起,正是网络影响人们文化和生活的具体表现。这种影响势不可挡,网络语言对人类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的影响也势不可挡,这是历史的大趋势和大潮流。你欢迎也好,反对也罢,“网话”总是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流行。只有站在这样的视角看“网话”,才能取得“共识”。

  中国“网话”的兴起流行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显然具有“中国特色”。除了它是顺应网络时代而生之外,还同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尤其是汉语的特点以及中国网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有关。我们研究“网话”,不能不注意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深层次原因。例如,“网话”中出现的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谐音别字等文字现象,多是为适应“网络对话”快捷的需要,是对汉字拼写的省略。比如,“的”“地”“得”三字都用字母“D”代表就属于这种情况。至于一些粗俗、低俗的网络语言的出现,更是同有些“网民”的文化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世界正在进入网络时代。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习惯和汉语规范正在被网络时代的“网络语言”影响和改造,它是不会管你“专家”“学者”以及“官方”是什么态度的。

  现在一些人,只看到“网话”对汉语纯洁性的负面影响,这是片面的。事实上,“网话”对中华民族文化和汉语的影响有两重性。既有不良的影响,更主要的是积极方面的影响。“网话”为适应网络交流快速、个性的需要而产生,它有简洁、富于表现力、内涵丰富的特点。例如纯水(无任何内容的帖子)、给力等等。这些表达将丰富汉语的词汇和表现力。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汉语正在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不可否认,“网话”有相当一些词语不科学、不规范,甚至是粗俗、落后的。对此,也没有必要忧心忡忡。语言在流行过程中,会有一种自我淘汰和选择的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的、落后的、没有表现力的词语,会被自然淘汰。这在中国的语言流行史上,是被证明了的普遍现象和规律。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些人责怪“网话”的一些“罪状”,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罪状,而是汉语受“网话”影响出现的一种正常演变。看似不合规范,其实是汉语顺应时代正在进行的合理变异、调整和进化。只是我们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不惯,甚至是抱残守缺而已,他们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面对“网话”怎么看都不顺眼,这也不对,那也不好,总想“维护汉语的纯净性”,“守护民族文化的根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民族、各个国家的相互交流和影响的范围在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现在的网络时代,是一次更大更广泛的世界范围的民族大交流、大融汇。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先进民族的文化必然要影响甚至改造落后的民族文化,落后民族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接受先进民族文化的影响。这次世界范围的民族大交流、大融汇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和汉语的一个全面挑战。世界上各种先进文化将借助互联网和“网络语言”这个平台,对中华民族文化和汉语进行多方面的影响和改造,这将是一个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社会文化现象。在这种文化现象面前,我们的正确态度是既不能抱怨,也不能抱残守缺,更不能毫不在乎,以大国大民族自居。从根本上说,努力全面提高我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使我们的国家、民族成为世界先进的国家、民族,用我们的先进民族文化影响网络语言,影响网络文化,这才是根本。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张兴德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