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须搞好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蔡惠福 刘大勇 编辑:闵美颖 2012-03-09 14:07:32
时刻新闻
—分享—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文化对外传播,搞好文化对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能否有效地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直接影响着文化“走出去”的水平和效果。如何改进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现文化强国目标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是中华文化赢得世界地位的根本性要求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凝结和贯穿其中的最深层的内核和精髓,这就是核心价值观。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个方面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尽管如何将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概括凝练成科学精准、深博达雅、明晰易记、覆盖广泛的核心价值观,尚在深入讨论、认真推敲之中,但其基本内容已经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人类最先进的思想作指导,总结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既植根于中国又面向世界,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理想抱负追求和理智清醒务实。它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之所系,生命之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之源。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的“魂”。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魂”来展开,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全面彰显这个“魂”,全力服务这个“魂”。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同样必须把这个“魂”突出出来。近年来,我们的文化对外传播日益活跃而且必将更加活跃,孔子学院遍布五洲,各类文艺演出在世界各地唱响中国,各种艺术展览尽显中国文化之美,各种传媒更是把传播中国文化作为重点,“走出去请进来”已成常态。在这些传播活动中,都必须努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融汇其间,为其在世界传扬服务。

  现在世界各国都感叹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功,认为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模式正在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但是却认识不到或者不愿承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经济成功和软实力上升的重要原因,个别人甚至执拗地将中国成功归因于对西方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的“顺从”和模仿。我国的国际形象之所以常常遭质难,受贬损,被抹黑,在国际舞台上不能焕发出应有的光彩,与国际社会不理解、不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有关系。

  实践告诉我们,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打好历史牌,展示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对的,但却不能忽略当下指引我们前进发展的、与灿烂历史文化一脉相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国已经发展到今天,需要针对世界的关注向世界说明我们发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时,如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方面不积极作为,也不是正确的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缺席和失语,很容易造成对外文化传播的碎片化、浅表化,难以让世界找到中华文化的根系和魂魄,不能全面地完整地深层次地把握我们的文化;同时,也会导致我们的对外文化传播停留在过去时、历史态,难以让世界看到中华文化当下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样的文化传播,终难使中华文化赢得世界地位,得到世界的认同、理解和尊重。

  二、高度自信是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基础

  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在对外传播中才会有足够的底气,即使遇到暂时的困难和障碍,也能坚定不移,坚持不懈。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在对待我们的核心价值观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时常会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自大自傲”是没有道理的,“自卑自弃”更无必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中华文化中包含的核心价值理念,积淀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蕴藏着中华民族最精华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得到过全世界的尊敬。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之下,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西方许多政治家和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只是一个经济奇迹的诞生,也不只是表现在经济总量的提升、社会财富的增加方面,它必然地也是一个巨大的精神事件,包含了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制度安排的系统支持。中国经济的成功,也是意识形态的成功和政治制度的成功。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力的结果。所以,若干年前提出“历史终结论”的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修正了他的观点,说:“历史终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推敲和完善,人类思想宝库需要为中国留下一席之地。”这些都说明,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动员力和创新力。

  尽管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就只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阶段性成果,等到我国的全面发展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时候,我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必然能够充分地显现出来。然而,国际国内的条件都在预示,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一定有着光明的未来。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自信。

  三、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说明阐释,旨在世界的认可理解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主要是让世界正确全面地了解中国到底走的是一条什么道路,真实的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世界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理念之一元,从而化解分歧,减少敌意,赢得世界对我们的信任和信心,确保我国能在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建设发展。因此,对外传播核心价值理念,首先应有的姿态应该是有理有据地说明解释。要借助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历史过往和国情民情;说明中国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价值理念而不采用其他的思想指导,为何选择这条道路而不能走别的道路,进而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的思想指导和精神旨归,对中华民族而言,它有无可比拟的科学合理性,是历史的选择。

  与此同时,还要向世界说明,我们秉持“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文化包容的原则,认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同宇宙不能只有一种色彩一样,世界上也不能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110页)各国有各国的情况,各个民族有各个民族的情况,不能期望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不同的文明文化,不同的制度安排,应当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在求同存异中学习借鉴,以求共同发展。

  也可以进一步向世界说明,中华民族对其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总结,形成了以此为精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新的道路,这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在这一价值观指引下,中国取得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使世界受益,包括西方国家都在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得到承认和尊重。在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陷入困境,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暴露,其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进入困惑和混沌状态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应该以开放的心态,走出傲慢与偏见,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反省自己的缺陷与不足,理性地分析能从其他国家那里学习什么,从而提高自我纠错、自我更新的能力。自我封闭、偏狭排外的做法,既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也不利于世界的进步。若能认真地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国探索开拓的超越了中国传统文明、超越了西方现代经验的道路,一定能够得到许多新的启示和发现,兴许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四、用中国道理丰富世界通行的价值概念的内涵

  我国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乏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话语权上的弱势。长期以来,话语权一直被西方国家和媒体掌握和垄断,世界上的是非曲直全由他们说了算,符合他们的标准,才“文明”、“进步”,不符合他们的标准,便是“异类”。为了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我们要积极主动、针锋相对地争夺价值标准的定义权,特别是要对自由、民主、人权等的涵义重新厘定和确认,匡正谬误,补其不足,正本清源。

  比如对民主,按照西方的标准,凡是民主必须实行多党制、三权分立、普选等等,这实际上是将西方民主的方式等同于民主本身,是将西方模式的民主等同于全部的民主。这种用具体取代一般的定义方法,在逻辑上就像是说“马即黑马”一样,是站不住脚的。英国学者赫尔德在《民主与全球秩序》一书中就将民主分为三种文化形态或模式:一是直接民主制或参与民主制;二是自由主义民主制或代议民主制;三是一党模式为基础的民主制的文化形态。( [英]戴维·赫尔德:《民主与全球秩序:从现代国家到世界主义治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第5页)赫尔德的观点提示了民主内涵的多样性和开放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斗争,是一种在法律上承认和保护公民权利、实行权力制衡与多数决定原则的处理社会矛盾的政治解决方案,但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实质决定了它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相互对立的矛盾难以克服,金钱政治、集团政治和政治腐败的制度性缺陷会长期存在,“一人一票”掩盖下的“一元一票”的实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中国的民主制度与西方国家多有不同,在制度安排及操作机制上有自己的理念和方式。它当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这个制度的优越性正在得到证明。概括起来,中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多重功效,一方面,它为人民提供权利保障,激发社会活力,使中国的科学发展获得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它能够集中民力、民智,集中资源,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实现国家稳定而有效地发展。在这方面,其最重要的机制在于,它能够形成一个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政治核心,政治核心受全民族委托,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代表全体人民行使权力,这样就降低了社会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交换成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带来的内耗,使国家整体利益超越各种利益群体的个别利益,实现全民族、全体人民的利益最大化。保障权利与集中力量的双重功能构成了当代中国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对于人权同样如此,多样化的文化决定了人权观的多样性,不一样的人权观可以一样尊重人的尊严。我们要将这些中国式的民主、自由、人权理念模式用世界性的话语予以表达,从而增强其影响力。

  五、尊重对外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法,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亲和力、有效性

  在国际传播总体上仍然西强我弱的情况下,要有效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难题,推动中华文化真正走向世界,必须在大力加强传播硬实力建设的同时,悉心研究对外传播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特点规律,树立科学的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方法,适应世界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提高传播的亲和力和有效性。

  搞好结合渗透。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念时,在运用各种大众媒介强势推介的同时,善于搞好结合渗透,或者用艺术的、技术的手段将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巧妙地包裹起来进行推销,或者将其附着在物质产品上,让受众在消费物质产品时接受影响熏染。在我国形成的一波又一波美国大片冲击和麦当劳、肯德基对青少年的潜移默化,都是他们传播核心价值理念的成功之举。前些年,美国巧妙地将我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予以改编,艺术地植入他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再到我国销售的典型案例,更是极富启发意义。因此,我们也要善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或者粘附于各种文化产品或其他物质产品之中,让外国受众在欣赏中华民族的艺术作品等文化产品的同时,在享用我们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不知不觉地了解并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理论推介。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彻底的理论解释上。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得到世界性认可,既要充分展示巨大的实践效应,也要强化其理论说服力,把道理讲清讲透,讲得别人心服口服,从而赢得理解和认同。为了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针对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陌生和误读误解以及贬损攻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有力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以及它的世界意义,从理论上和逻辑上牢固地奠定其地位。马克思曾经说过: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莱茵河彼岸的那些先于德国开始现代国家建设的国家理论上的“良心”,并不是因为德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具体实践有多大的发展,而是德国拥有很强的理论抽象和建构的能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9页)马克思的这一论说,对我们是深有启发的。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学术理论平台,积极开展世界性的学术理论交流,与世界一流学者开展对话,让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界有更多的中国的声音。

  拓宽传播渠道。对外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多形式、多渠道进行,除了利用各类大众传媒,我国在海外举办的孔子学院、文化交流中心和经常不断的文艺演出、艺术展览之外,还要进一步挖掘公共外交的潜力,发挥公共外交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在这方面,我们有过十分成功的先例,当年的乒乓外交,曾经起到了小球转动大球的效用。现在,可供利用的资源更多了,渠道更广了,要积极开发,科学使用,赋予其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和任务,以形成多管齐下、各方协力的共同传播效应。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蔡惠福 刘大勇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