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在稳增长、控物价、惠民生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而新的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艰巨。专家表示,从今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看,最大特点是“稳”中有“进”,可以通过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数据来认识。
经济增速目标:从8%调降至7.5%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将全年预期增长目标主动调降至7.5%,应当说,这也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对此,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林贤郁表示,这是基于对客观状况的科学判断,也是对今后经济发展观念的正确导向。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稳中趋缓有利于调结构、控物价和节能减排,也符合“十二五”规划的目标,降低预期增长目标可为促转型调结构预留空间。
经济增长目标客观地看,当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从总量目标看,2011年我国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而实际情况是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9.2%,超过了预期。表面看起来,经济增长速度并不低。但2011年第一季度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7%,第二季度为9.5%,第三季度为9.1%,第四季度为8.9%,全年从总体上呈逐步下滑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侯为民认为,这里有两个因素起了作用,一是我国过去两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滞后效应,二是我国在货币政策上转向了稳健的货币政策。
报告还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凸显,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控制物价总水平的要求看,调降经济增速目标的目的是为了调整结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应。“这无疑贯彻了中央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稳”的一面”,侯为民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4%左右。2011年,中国CPI在年中触顶后,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全年同比涨5.4%。报告指出,4%的目标综合考虑了输入性通胀因素,要素成本上升影响以及居民承受能力,也为价格改革预留一定空间。
当前,我国的物价上涨动力尚未消失,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化解物价上涨动力仍然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从2011年全年情况看,上半年呈加速上涨趋势, 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9%,3月达5.4%,7月达到6.5%的高峰。尽管下半年政府采取了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缓慢逐月回落,至12月降为4.1%,但全年仍然上涨了5.4%,超过了年初4%的预期目标。物价上涨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压力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视。
侯为民表示,综合国内外各方面的情况,今年的物价上行压力仍然存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目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还没有过去,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全球通胀预期呈逐步增强的趋势,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对稳定物价形成了挑战。因此,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作为今年物价管理的目标。
报告还针对性地提出,要“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的要求,兼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的违规担保、承诺和新增债务,报告也提出了严格规范要求,并第一次提出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可以相信,这些举措,将大大化解地方政府的信贷冲动,并对稳定物价起到积极作用”,侯为民说。
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从16%到14%
广义货币预期增长14%。这一数据较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里16%的目标有所收窄,但高于广义货币过去一年里13.6%的实际增速。这体现2012年货币政策将兼顾“稳增长”、“控物价”和“防风险”。
为了达到适度调降经济增速和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货币政策要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侯为民指出,一个值得重视的变化是,今年我国将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从去年的16%下调到了14%,为近几年来第一次下降到15%以下。广义货币(M2)增长率下降2个百分点,将进一步收紧我国的货币流动性,有利于我国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和维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合理化和优化信贷结构,有利于我国防范经济泡沫和金融风险创造。
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
侯为民表示,稳增长和保就业,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我国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是推进了市场多元化战略,贸易结构得到了优化。从总量上看,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22.5%,进口增长高于出口增长,降低了贸易顺差;从结构上看,实际使用的外商直接投资在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的比重也得到了提高。
今年,我国仍将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适度促进对外出口的增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目标的基础上,2012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侯为民说,显然,在经济增速调降的情况下,保持外贸的适度增长速度可以缓解我国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的压力, 从而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健性。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陈叶军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