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源泉来自“群众满意”。 作为领导干部,要提高群众满意度,就要真正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优,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要用发展的办法做好群众工作,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
一、把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和根本要求,同时也是领导干部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前提条件。要尊重群众意愿,关键要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真正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心执政为民。一是要学会直接面对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领导干部要想做好群众工作,要想能够真正了解基层情况、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学会面对群众,做到真诚面对群众;二是在群众面前要勇担责任,敢担风险。面对群众是“双刃剑”,搞得好是成功的捷径,搞不好则是失败的绝境;三是要把勤政为民作为从政的崇高追求,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牢记宗旨,实践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为民办好事实事的工作成效,体现自己的从政理念和人生追求;四是要领导干部一身正气、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古人云:“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本身就是一种人格力量,谁廉政,谁就有主动权、发言权,群众就信服、拥护;领导干部自身不正,形象不好,就不可能团结群众,更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五是要站得高,看得远。就是要把全局作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注重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又注重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做到把握大势、全局在胸,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二、必须深入群众、赢得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
一是要了解民意。要了解民意,就要深入群众。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细察底层,感知呼唤,才能真正听到民意。但是,现在有部分领导干部整天满足于蹲在机关中、坐在办公室里,靠发文件、开会、作报告过日子,长久下去,脱离群众、脱离民意,又何谈赢得群众。领导干部必须和群众紧密联系,在语言、感情、心理和“脉搏跳动”等方面和群众连在一起,才能体恤民情,掌握民意,博取民心。二是深入到群众中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杜绝强迫命令,反对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心里装着群众、工作为了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进一步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坚决克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和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
三、必须做到言行一致提高公信力
《论语》道,“言必信,行必果”。 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政府,说了一定守信,应允了就要办到,这是赢得群众的根本。民心由相信开始,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勤恳谨慎、认真负责,兑现承诺、说到做到。一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必须按照人民的意愿并依靠人民的力量,坚持不懈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的意志、愿望、要求和实践,反映着社会发展趋向,体现着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的意愿只能顺应、引导。任何决策、构想、意图,如果不能取得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同,那至少说明目前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如果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在为崇高理想和具体目标规划奋斗的过程中,就会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失去人民的支持,迟早要受到损失,甚至招致失败。二是要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结合点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聚焦点。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要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科学把握什么是政绩、为谁创造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切实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党的宗旨和科学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提高领导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本领,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中共东平县委党校 郑允霞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