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公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文化机构、文化艺术界人士及华侨华人的广泛关注。
英国、法国等国的多家文化艺术机构表示,十分关注中国此次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希望在此之后,中国与该国之间的文化关系更加密切。
11月2日,首届“中澳论坛”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期间,以澳大利亚外长陆克文为团长的澳方代表团对六中全会的召开表达了关注之情。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汉学家白杰明说:“中国领导人如此重视文化工作、关注人们的文化生活,真是抓到点子上了。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发展一度不够平衡。现在,文化被提上重要议程,势必将推动中国走上一个新的层次。文明古国,大有可为。”
“中国对于文化的重视令人赞赏。我们期待有一天,能随时感受中国文化,就像今天的‘中国制造’般触手可及。”波兰国立国际文化传播机构密茨凯维奇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相信“文化强国”这一战略,能以创新的精神传播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
“对文化的尊重将为中国赢得国际社会的更多尊重。”意大利罗马大学东方学院院长马西尼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给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文化强国’战略,更加自信,文明古国将重新焕发出它的文化光芒。”
“罗马尼亚人对于中国,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大。罗马尼亚媒体每天的新闻都离不开‘中国’,想学习中文和武术、想看中国电影的大有人在,吃中餐和喝中国绿茶成了当地时尚。”中国驻罗马尼亚使馆官员告诉记者,六中全会的召开和《决定》的公布,以及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今年已经85岁高龄的俄罗斯汉学家奥夫钦尼科夫曾在中国先后工作了13个年头。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颇有了解,并多次为《俄罗斯报》撰写评论稿件。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他十分关心《决定》的内容,可能会就此撰写有关文章。
“新的文化环境将催生具有时代感的伟大艺术作品。中国文化艺术界人士遇到了好机会。”美国纽约一位当地艺术家表示,希望看到更多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除了外国人,多位海外华侨华人也向记者表达了对六中全会和《决定》的关注。
全非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李新铸表示,众多会员一致认为,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人才建设等一系列主张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有着巨大内涵和现实意义的中国文化、中国经验正在被当地人借鉴和吸收。当然,无论是文化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身处日本,《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蒋丰对中日两国文化传播的反差有着非常深切的感受。中国文化传播弱于日本文化的传播的状况曾让蒋丰深受刺激,他用“振奋”一词形容看到《决定》时的心情。
陈平自上世纪90年代移居澳大利亚,现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汉语语言学客座教授。他认为,随着《决定》的推进和落实,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局面。“教汉语”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要让人们对中华文化和现代中国产生兴趣。“西方人一般都是先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产生兴趣,然后才会来学习汉语。”要让更多的人全面认识中华文化和现代中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我们为祖国的与时俱进深感激动,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身上肩负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责任。”旅居白俄罗斯的宋楠说,随着祖国影响力与日俱增,外国人对中国人和华侨华人的认同感不断加强。“海外华人由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和条件,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起到独特的作用。”
《芝加哥华语论坛》近日刊发评论员文章指出,建设文化强国,海外华人任重而道远。该报称,海外的华侨华人对《决定》的发布普遍感到振奋,认为极其必要、非常及时,是中华民族振兴道路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广大华人也在认真思考自己在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中的作用和定位,以及如何像在经济发展方面一样关心和支持祖国,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尽心尽力、作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柯亚沙 闫建武 叶飞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