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制造”如何走向“中国智造”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玉梅 叶辉 编辑:闵美颖 2011-11-11 14:17:48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个好的想法或许能改变整个世界。”这是世界现代设计的奠基地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第三任校长密斯的名言;“产品应该能够‘改变世界’,产品设计和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追求做到完美无瑕。”这是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的理念。

  日前,第六届中国工业设计周暨2011年杭州工业设计周在杭召开,活动的核心项目之一“包豪斯与东方——中国制造与创新设计国际学术会议”,成了设计界与教育界精英们脑力震荡的磁场,中国工业制造之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

  “现在要拼技术、拼设计了”

  去年北京大悦城一家苹果专营店开业,正逢iPhone4上市,据店员称,第一天销售额即达到3.8亿元人民币,“刷卡机被刷爆,瘫痪了两小时”。在这备受追捧的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中国制造能分享多大比例的价值呢?据《中国青年报》刊登的报道,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实际零售价格要在两倍以上),其中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仅有6.5美元!

  苹果系列是“全球代工”的经典产品。公司只负责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而所有的生产加工环节都以“委托生产”方式,外包给遍布世界各地的下游制造商。“我们动脑,他们流汗;我们出思想,他们卖体力”。以高技术专利和创意能力见长的跨国公司,把廉价的加工环节和生产基地像包袱一样甩给“打工国家”。

  与此同时,以“越南制造”为代表的东南亚制造业的崛起,给中国制造业以强大压力,仅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发展已经举步维艰。“中国制造”需要“给自己穿上新行头了”,正如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长朱焘所言:中国制造从拼数量、拼规模,到拼质量、拼价格,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现在要拼技术、拼设计了,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重读包豪斯,激活东方创造力

  “包豪斯与东方”是本届工业设计周论坛的主题。杭州市委市政府近期斥巨资从海外引进了“以包豪斯为核心的西方近现代设计史系列藏品”,并委托中国美术学院为其打造专门的设计艺术(博物)馆。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认为,“这次收藏是中国人第一次向西方购买他们的思想,这将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说,“不仅对于中国,西方的藏品第一次以这样的规模被亚洲收藏,经过学院的整理,将进一步激活今日中国乃至今日东方的创造力。”

  包豪斯学院是德国1919年成立的一所集建筑、设计、手工艺、绘画、雕刻等于其中的综合性设计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如今建筑最常见的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应用,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钢管椅、曲木椅等产品,都来源于包豪斯的设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教授说,包豪斯是相信艺术可以改造社会的一场革命。

  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主持人、德国汉堡美术学院切普教授提出,包豪斯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设计教育的探索,更是社会理想的实践过程,包豪斯因为对教育理念的不懈追求和传承创造,对设计教育的科学观的把握而超越于时代,这些内容是包豪斯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

  包豪斯时代已经过去将近一个世纪,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审读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的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认为,基于完全不同的历史进程,中国创意设计教育同西方国家在理念和思路上有差距。中国是制造大国,但是有“造”没“制”,“制”是引进的,“造”是我们的,而“制”的缺乏暴露出创意设计教育的滞后。

  用本土设计促“中国智造”

  与会的学者们认为,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工业设计发挥重要作用的时期,我们需要更多的本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问世,从而加速我国的产业转型。

  在新的世纪,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体系,从而有效地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使设计真正成为主导和增值经济文化实力的力量,无疑是当代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

  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业设计艺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明旨指出,目前设计教育的功利化令人堪忧,很多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技能大于知识,甚至把基础训练当作设计教育的主导方向,将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职业技术学校混同;有些学校课程设置和师资混用,学生和教师往往不能安心教学,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课外兼职;设计教育的理想沦陷,设计教育的归属失落,成为当代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缺少的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缺少的是对社会职责和使命的认同。

  除此之外,设计“往下走”也是通向“中国智造”的重要步骤。“我觉得设计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到基层,用自己的产品,用本土的设计来改变中国工业设计的现状。”资深设计专家石振宇说。

  学者们强调,“中国智造”是中国文化和经贸产业的必行之路,它需要创新的设计、领先的技术,它推崇创造的力量、设计的能力,它要求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创意商业模式的确立。以工业设计助力产业升级,是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创造性强国转型的重要课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玉梅 叶辉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