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亮点解读

来源:新华社 作者:白瀛 编辑:闵美颖 2011-10-27 10:53:54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新的行动纲领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亮点解读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白瀛)新华社25日受权全文播发了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国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决定》指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永进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为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是继续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的宣言。

  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目前,已有二十多个省区市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在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决定》指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江蓝生说,《决定》在道德建设方面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对自私冷漠、一切向钱看的不健康观念和行为进行了批判,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加强文化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全国政协委员、人文学者李汉秋说,弘扬主流道德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中华民族的新道德必须与中国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生根成活,才能持续发展。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基本精神,是中华文化能发挥凝聚力作用的重要因素。

  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决定》指出,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坚持正确创作方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决定》指出,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互联网在我国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正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网络文化也已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互联网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为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网上的虚假信息和恶意炒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网络诈骗和赌博、非法网络公关等问题,影响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损害人民利益,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加强和完善互联网信息管理,是互联网继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发展与管理相辅相成,发展需要管理,管理是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决定》指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决定》指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民盟中央副主席,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欧阳明高说,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存在着先进文化真空现象。因此《决定》提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非常必要而及时。

  “十二五”开局,各地各部门都在制定措施,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

  中宣部、广电总局从今年4月起开始推动利用直播卫星在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并先选择了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表示,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是一项涉及农村基层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意义重大,能够尽快构建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转变。特别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决定》指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又一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09年7月22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首次将文化体制改革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政策的利好带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机。十七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性轨道。

  文化部部长蔡武说,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保证公共财政文化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收入增幅

  《决定》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决定》指出,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

  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对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统一思想是前提,增加投入是保证。要把《决定》中“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这两句话变为政策和机制,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这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有财力的保障。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江蓝生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财税体制改革,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福利体制改革为配套。此外,在文化体制改革中,还应该注意加快文化立法进程、加大文化市场开放程度以及加大公民文化权利保障力度。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决定》指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决定》同时指出,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目前,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几乎涵盖所有的艺术门类,交流的领域和渠道已大为扩展。有数字显示,“十一五”期间国际文化贸易逆差局面明显改观。2010年整个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元人民币。图书版权输出引进比从2005年1:7.2缩小至2010年的1:3,出现明显改善。2010年的深圳文博会交易额突破千亿元人民币,是5年前第一届的3倍。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郭建宁教授指出,在文化软实力问题上要注意是“走出去”,而不仅仅是“送出去”。所谓“送出去”就是以“送”为目的,而不大顾及别人的接受方式和文化习惯。“走出去”就要在国外主流社会产生影响。

  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说,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亟待破解的难题是,要克服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折扣,增强中国文化的穿透力。“中国不乏好故事,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讲好。”他同时建议,完善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政策设计,如确定工程总指挥、提出时间表等。

来源:新华社

作者:白瀛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