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炬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打造湖南文化高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而作
宁炬
宁炬
(一)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了。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激越号角。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又专题研究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问题,表明了党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担当。
建设文化强国,是从更深层次推动我国文化建设的科学谋划,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站到了一个新起点。
建设文化强国,是从更高层面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凸显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标志着“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更为密切互动、协调推进的新阶段。
(二)具有清醒而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反映着一个政党的精神面貌和理想追求,是一个政党不断走向成熟、日益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努力弘扬和发展反映革命、建设和改革要求的先进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以来,我国文化建设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
回顾党的十七大以来的4年,我国文化建设一系列重大成就令人振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入人心,日益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生产力进一步迸发;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到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三加快一加强”的重要讲话,从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人们不难发现,我国文化建设的轮廓渐次清晰,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不愧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和发展者,不愧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三)素有深厚湖湘文化底蕴的三湘大地历来是一片文化的“沃土”。文化既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声和动力,又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和窗口。
党的十七大以来,根据中央要求,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文化建设纳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大局来谋划,作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决策。翻开近几年湖南文化建设的大事记,我省文化建设的部署历历在目:2006年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2009年召开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2010年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全省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今年颁布了《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这一系列举措,确立了文化建设在“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位置,推动我省文化建设迈出了令人欣喜的新步伐。
——迈出新步伐,重要的特征是文化强省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共为。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凝聚了发展共识、促进了观念更新、激发了奋斗热情,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迈出新步伐,主要的标志是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我省文化产业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占GDP的比重从2009年起超过5%,已成为湖南七大千亿元产业之一。
——迈出新步伐,明显的亮点是文化品牌越来越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2006年到2010年,《中国文化品牌报告》发布了222个文化品牌,其中“湘字号”文化品牌31个,占14%,“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品牌优势明显、享誉全国。
——迈出新步伐,可喜的变化是文化体制机制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新的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市场综合执法体制逐步建立,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单位机制转变有序进行,长株潭“三网融合”改革试点启动,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四)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湖南来说,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湖南文化高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打造湖南文化高地,就是要顺应四个“越来越”的新形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按照精神生活高追求、产业发展高效益、群众文化高品位、体制运行高效率的要求,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实力雄厚,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强省,为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打造湖南文化高地,才能形成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动力。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建设文化高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其突出功能是,通过改变、传播和巩固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为推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和产业支撑。
打造湖南文化高地,才能创造我省新一轮文化发展的新优势。在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新形势下,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既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为了抢占新一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兄弟省市都在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逼人形势下,湖南要继续保持文化建设的优势,就必须进一步打造湖南文化高地,实现由“湖南制造”向“湖南创造”的跨越,实现由“文化现象”向“文化标准”的提升,在推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中,赢得新一轮文化竞争的主动权。
打造湖南文化高地,才能满足和提升全省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根据国际经验,人均收入3000-5000美元,是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的时期。随着我省进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求温饱”、“讲物质”,将更多地转向“求文化”、“讲精神”,文化消费将出现“井喷”,文化消费结构开始转型升级。打造湖南文化高地,推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对于满足和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五)打造湖南文化高地是一项定位明确、内涵丰富、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多轮驱动、全面发力。
{Ky:PAGE}
文化高地不是“一峰独秀”,而是“群峰竞妍”。我们必须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传播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着力打造思想理论、文化传播、文艺精品、精神文明、群众文化和文化产业高地,全面提高我省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创新力、传播力、保障力和竞争力。
——打造思想理论高地。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思想理论如同文化的原子核,能够碰撞和激发出超乎寻常的能量。按照六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要求,打造湖南思想理论高地,就是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不断拓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构建党的创新理论通向现实、通向基层、通向群众的桥梁,努力把湖南建设成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生动舞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基地。
——打造文化传播高地。传播力决定文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按照六中全会关于发展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打造湖南文化传播高地,就是要不断提升党报、党台、党刊等主流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发展和管理好新兴媒体,改造提升传播方式,科学引导文化交流和文化物流,真正建成覆盖广泛、反应迅速、调控有力的现代传播体系,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以湖湘文化为标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先进文化传播阵地。
——打造文艺精品高地。文艺精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力量。按照六中全会关于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的要求,打造湖南文艺精品高地,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湖湘文化、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搞活文学、电视、电影、戏剧、演艺等各个文艺门类的创作,努力把湖南建设成精品迭出、效益明显的文艺生产创作基地。
——打造精神文明高地。文明的力量,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融入血脉、震撼心灵。按照六中全会关于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打造湖南精神文明高地,就是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主导,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为平台,努力把湖南建设成城乡文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打造群众文化高地。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建设者和享有者。按照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文化民生建设的要求,打造湖南群众文化高地,就是要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心,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为目标,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努力把湖南建设成群众文化权益充分保障、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幸福乐园。
——打造文化产业高地。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物质形态,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主要途径。按照六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打造湖南文化产业高地,就是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契机,以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为重点,以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
(六)实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对我们打造文化高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齐抓共管,真抓实干。
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促进文化科学发展为目标,以创新文化发展理念为先导,以推动文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开创我省文化建设新局面。
——摆进科学发展的大格局。文化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各方面,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四化两型”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大格局,切实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健全文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文化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文化建设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树立文化建设的新理念。按照抓文化就是抓方向、抓发展、抓民生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方向的理念,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强化改革创新的内动力。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全面完成市县文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创新,重视原创,推动文化发展由“技术为王”向“内容为王”转变,注重增强文化的科技含量,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湖南特点的文化发展道路。
——夯实基层建设的大平台。文化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把精神文明创建的任务落实到基层,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让“文化阳光”普照三湘大地,用共同理想凝聚三湘人民。
(七)在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打造湖南文化高地,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也是7000万三湘儿女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历史上,我们曾创造了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深刻影响的湖湘文化;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又创造了成为湖南响亮名片的“湖南文化现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文化建设的集结号。我们相信,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一定能抓住机遇,锐意创新,以湖南人的文化特质,打造新的文化高地,创造我省文化建设的新辉煌。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宁炬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