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货物贸易规模也稳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对外贸易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不仅影响我国外贸的良性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导致这一现状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出口结构、贸易结构、市场结构等存在问题,建设外贸强国必须着力解决这些结构问题。
我国外贸存在的主要结构问题
出口质量和效益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外贸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走规模扩张的路子,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我国的出口中近50%是加工贸易,60%是外企或与外企合作企业的出口贸易;出口以低附加值产品和贴牌生产为主,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也主要是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低端,因而导致出口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抵御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差。同时,长期形成的注重出口创汇的思路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贸易的发展,既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又容易使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
服务贸易占比低。在我国外贸出口总额中,服务贸易出口所占的比重不到11%,不仅远低于美、英、德、法等国家,也明显低于19%的世界平均水平。不仅如此,我国服务贸易以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为主,而在全球服务贸易中增长最快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行业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服务贸易比重低、发展水平不高,不仅制约我国外贸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加大了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不利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市场结构不合理。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美欧日等市场。这些市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潜力有限,竞争激烈,国际贸易摩擦频繁。
建设贸易强国关键是优化外贸结构
实现外贸由大变强,建设贸易强国,需要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重视成本优势向发挥综合优势转变,其中的关键是积极优化外贸结构。
优化出口结构。首先,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巩固传统优势。其次,制订自主品牌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品牌评价、促进、推广和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鼓励节能环保型产品出口,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延长国内增值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把出口产品价值链延伸到境外批发和零售终端。第三,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促进节能环保和结构调整。
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国内短缺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进口,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坚持出口和进口协调发展,适度扩大进口总量,特别是注重增加从自贸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国逆差较大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优化贸易收支结构。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提高政策透明度,为进口企业提供融资便利和公共信息服务。
优化市场结构。在继续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形成合理的、层次分明的外贸多元化布局。适应全球需求结构的新特点、新变化,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使之成为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的重要支撑。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理顺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加快完善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和服务要素市场体系,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在稳定和拓展传统服务出口的同时,努力扩大文化、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适当扩大服务进口,促进国内市场充分竞争,推动国内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
(杨光宇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光宇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