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讲话精神,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才能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在新的历史时期,政府管理社会的任务比以往更重了,协调不同利益诉求关系的困难更多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难度更大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期望值更高了。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政府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的社会管理机制,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二、更新社会管理观念,是政府转变职能的前提。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就要明确自己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责,从而创新社会管理观念,建立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社会角色和职责主要是:
1、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政府首先做到不与民争利,而要与民谋利,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工作要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
2、社会公平、正义的裁判员。
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法律(通过人大)、法规、制度来规范社会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生活秩序,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通过舆论宣传和教育,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提高全体公民的道德情操。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打击和查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纠正社会不正之风,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秩序,为人民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再次,要协调好各方利益,建立公正的社会分配格局,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
政府的公权力首先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政府的作为是:一是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大对公共安全领域、行业、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社会矛盾协调化解机制,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三是建立社会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妥善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社会突发事件,从容解决社会危机。
4、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特别是要着力抓好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就业、住房、扶贫开发、助残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事业。
5、国家领土、主权的捍卫者。
政府在对外交往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尊严不可侵犯,并通过国际友好往来和交流,建立国家和地区间的友好关系,为国家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三、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
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出发,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的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工作,社会管理的过程也是做人民群众工作的过程,协调好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不同的利益诉求,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2、建设善治政府。善治就是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使公共利益达到最大化的社会管理活动的过程。要求政府想问题、作决策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着想,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使老百姓切身地感受到政府“亲民”的温暖,从而增加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3、建设责任政府。政府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种责任,努力发展经济,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创造物质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再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建设阳光政府。首先,除了涉及国家机密和军事机密外,政府的工作和活动都要对外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其次,要建立政府和社会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政府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再次,发挥社会组织在服务和管理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构建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社区服务管理社会的新格局。
5、建设廉洁政府。廉洁从政既要靠自觉,更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建设高效、廉洁、勤政的政府,为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气奠定基础。
(作者系西安市新城区政协副主席)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张学理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