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哲学理论依据肯定人是社会发展主体,肯定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要求,必须使经济社会的发展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
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生活发展和精神生活发展的完整统一,是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能力、潜能、社会关系、个性、人的需要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核心内容是素质、能力的发展。能力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内在根据,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把人的全面发展,首先界定为“作为人的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因此,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概念最基本、最一般的含义。
经济社会的发展既有人的变化,又有物的变化,但本质上体现为人的变化,因为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体和本质,人的变化决定了物的变化,物的变化的累积是人的变化累积的结果。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聚焦于人的能力的发展不否认经济发展,它所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成果只有转化为人的发展成果才有意义,人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发展的尺度。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以人为中心,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优先、最高目标。从时态上看,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当代人的发展,而且包括后代人的可持续发展;从内容上看,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还要满足人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需要,更为主要的是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以人的能力的优先、充分发展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条件限制,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基本聚焦于物的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其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其活动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人关系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全面物化,造成了人自身发展的异化,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提出转变发展方式由来已久,但目前旧的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的惯性运作仍在束缚着人们,转变发展方式的步履维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把发展聚焦于物的发展,没有把发展彻底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聚焦点的实质是发展的目的。目前对于发展目的的表述有:经济增长、人民普遍受益、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提高居民福利及国强民富等。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整,不是最根本的。不同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不同的,但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应该是自身的全面发展。准确表述发展的焦点对于实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已经由温饱型社会进入了小康型社会,解决了生存问题。因此,目前谈发展,就必须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同聚焦于物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物的全面、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人的全面发展又是物的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和依靠力量,两者互为前提、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向前发展,但人的发展决定了物的发展和利用程度。
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一个历史转变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奋斗历程,需要通过现实的途径,逐步向前推进。要在发展的实践中从聚焦于物的发展转变到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必将是很艰难的,需要数代人矢志不渝地努力奋斗,因为让大家彻底接受这种思想本身就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更不要说数代人培养的习惯以及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以物的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基础上建立的。实现了这种转化,可以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要实现这种转化,就必须把人摆在发展舞台的中心,确立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是发展的灵魂、发展的方向和旗帜的地位;必须在具体的实践中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把经济发展作为经济社会体制机制改革的原发点和生长点,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大力进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使改革契合于人的全面发展,使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契合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发展,以人的发展程度、以人的能力发展程度来衡量整个发展的程度;必须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重点,切实把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作者系省委人才办副主任)
来源:陕西日报
作者:成应斌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