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委员集体热议:怎样走出“年年抗旱年年旱”怪圈?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昕 宋健 编辑:闵美颖 2011-03-23 09:35:07
时刻新闻
—分享—

  樊庆斌委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配套

  吴金印委员:农田水利建设要有连续性

  黄其励委员:抗旱和抗洪设施建设应统筹

  自去年入秋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或特大干旱情况。尽管近日山东、河南、北京等地出现了较大范围的雨雪,但这场席卷半个中国的旱灾目前仍在继续。我们相信这场旱灾终究会过去,但作为一个旱灾频发的国家,如何走出“年年抗旱年年旱”的困扰,全国政协委员们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是来自山东的一名委员,去年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大旱,我是深有感触。山东、河南都是我国产粮大省,国家对两省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很重视的,但为什么还是会出现这样严重的干旱局面呢?我认为还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全国政协委员、山东郓城宋江武校校长樊庆斌告诉记者。樊庆斌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多个方面,除了农田灌溉水利设施外,还有农田农电建设、农田机械配套等,如果哪一方面跟不上,旱灾洪水一来,都会受影响。比如:去深井抽水,没有电抽不上来,抽上来水去灌溉,总不能农民手提肩挑吧,机械配套要跟得上。总之,科学抗旱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来自农业界的吴金印委员戏言:“我这四五十年的农村工作,都是为着水奋斗的。”据他介绍,他的家乡河南卫辉十年九旱,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干部群众就修水库、水渠,把丘陵变成了水浇地,打井办电,把平原也变成了水浇地。但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不是一劳永逸的,近些年,由于雨水减少、部分河流断流、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工业与农业争水等原因,有些水库、机井无法再发挥作用,只能重新建设。吴金印委员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基础、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后劲儿,农业水利设施几年不抓,产量就会下降。吴金印委员建议,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要有连续性,期待中央把这项好政策持续实施,形成制度;加强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力度,建设旱情采集系统,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等。

  作为一名科技界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则从科技的角度分析了如何“科技抗旱”。他认为,抗旱其实和抗洪应该统一考虑,不能旱的时候只管抗旱,涝的时候只管抗洪。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着眼抗旱的同时,也要考虑能不能防洪。目前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解决群众饮用水的问题,还不能解决农业用水的问题,可以考虑如何发挥这方面的作用。“我总觉得尽管旱涝灾害是天灾,但也有人为因素。我们应关爱地球,不能浪费水源。我们目前的农田灌溉方式还是粗放的漫灌式,实际上是很浪费的,可以借鉴以色列的滴灌,水的利用率能达到95%,这是非常好的科学抗旱方法。”黄其励说。(李昕 宋健)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昕 宋健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