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济界委员支招: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通胀需渐消化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天奡 编辑:闵美颖 2011-03-22 09:49:36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24日,人民银行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1月14日后年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自去年以来,连续第八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通胀压力不言而喻。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中国将实行积极稳健、审慎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执行才能达到抑制通胀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效果?对此,经济界委员们献出务实之策。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当前主要问题

  本轮通货膨胀诱因复杂,这是委员们的共识。

  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指出,当前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既包括需求拉动型,又包括成本推进型和国际输入型,其中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是中国遇到的新问题,也是主要问题。

  厉以宁分析说,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包括原材料短缺造成的商品价格上涨,农产品供不应求引起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以及由需求和成本拉动引起的土地和房产价格上升。其中,农产品,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成为直接推手。

  厉以宁指出,宏观紧缩政策不能解决原材料的短缺,不能解决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问题,也不能消除劳动成本上升问题。宏观紧缩政策对房价和土地价格的上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毕竟价格总水平已经上升了。这是执行宏观调控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货膨胀需要逐渐消化

  通货膨胀说到底是货币政策问题。稳健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从紧或者从宽的政策。

  李文岳委员表示,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形成投资拉动型增长,依赖大规模信贷投放。但大规模的货币量都到哪里去了?在过去若干年间,老百姓并没有十分明显的通货膨胀的感觉,主要的原因,就是被土地和资源价格上升吸收了。所以,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这些货币必然涌向其他领域。

  李占通等委员认为,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措施会减少银行贷款冲动,并在短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会对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但同时也会加大企业贷款成本,使那些本来就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发展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货币投放量也必须与经济总量的增长相适应。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近40万亿元的规模,贷款规模达到9万亿元。相关专家预测,今年中国GDP增速仍将达到8%以上。试想若干年后,当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七八十万亿元规模时,绝非9万亿元贷款规模能够支撑的。

  委员们认为,上述情况造成了政府正在面对两难的选择。这些问题,都需要慢慢解决、逐渐消化。

  进行外汇管理改革有利于降低通胀压力

  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7%。由于我国现行的强制结售汇制度,除国家规定的外汇账户可以保留外,企业和个人必须将多余的外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外汇指定银行必须把高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头寸的外汇在银行间市场卖出,最终使央行成为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接盘者,形成国家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同时意味着基础货币的释放——必须发行等量人民币,从而给国内经济带来流动性过剩问题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此,李占通委员建议采取办法丰富国家外汇使用途径,例如可以帮助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采取“藏汇于民”的外汇管理改革。

  杨超委员建议,通过与贸易伙伴互相将对方的货币加入本国外汇储备的方法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有利于逐步将我国强大的国际贸易优势转化为国际金融领域的优势,增加人民币的体外循环,在不采取紧缩政策的条件下降低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杨超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被广泛地用于我国小规模的边境民间贸易,获得了周边国家的认可。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极稳妥地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我国可以在政府层面与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对我国有贸易顺差的国家和地区,互相以贸易额为权重将对方货币加入外汇储备的篮子,鼓励贸易中用本国(本地区)货币结算,加大与贸易伙伴的货币互换额度。二是鉴于外汇储备通常以他国政府债券、高等级公司债券等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形式存在,建议我国财政部和资质良好的大型国有企业加大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力度,为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创造外部条件。三是建议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以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强大的国际贸易为依托,努力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逐步推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而最终达到世界货币的目标。(王天奡)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天奡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