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既善于理论创新又重视理论武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思想理论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和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关键,主要回答和解决的是理论创新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是立足点和落脚点,主要回答和解决的是理论武装问题,通过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形象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理解,是实现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实践之间有效连接的重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国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魅力所现。作为推动理论深入群众的过程,我们党一贯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大众化呈现出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相统一的鲜明特点。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性质,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理论武装工作,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不断从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放射出如此强大的真理光芒,展现出强大的力量,关键在于它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同我国深厚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实现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统一,真正成为人民大众争取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武器。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与人民群众结合的过程,是理论满足大众需求、反映大众意愿、赢得大众认可、融入大众心灵的过程,因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呈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广泛的普及性、深刻的科学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代表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愿中表现出的一个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立场和最终归宿的根本体现,决定和影响着大众化的其他属性。普及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推动理论从党员干部走向普通群众,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个特征,体现和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范围、广度和深度。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遵循客观规律开展宣传普及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个特征,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规律和作用机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终效果的重要保证。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性,三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人民性决定理论普及的立足点和价值取向,实现人民性就是要立足人民的需求,着眼于服务人民,使理论的内容和形式为人民所接受;普及性是完成理论指导人民、回归实践的最终归宿,实现普及性就是要着眼于推动科学理论发挥指导作用的最大化,推动科学理论广泛深入地普及到人民群众中;科学性支撑着人民性和普及性,实现科学性就是要遵循理论传播的科学规律,体现出理论的科学性和理论宣传的规律性。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谛和精神实质。
只有把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大众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群众、进入生活的实践品质,架起了理论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相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作用的根本保证。
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之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拥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奥秘,就在于它忠实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要发展,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与群众相结合,在理论创新发展中体现人民性、普及性和科学性。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强调关注人民大众的需要和诉求,解答人民大众的思想疑问和困惑,把立足点放在服务人民大众上;坚持通过宣传普及将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旗帜,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影响和指导作用的最大化。正是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中,通过理论的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在成为人民群众实现自身价值和幸福的思想武器中不断巩固。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
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在坚持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必然要坚持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相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来自实践,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最终又通过大众化的过程回到实践,被群众掌握,指导群众实践。这个动态的、循环往复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通过大众化不断保持生命力的过程。坚持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相统一,才能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所涌现出的典型事例中汲取理论大众化的丰富营养,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推动理论发展,也才能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去通俗地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我们党善于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用生动朴实的语言去通俗地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哲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无不彰显着理论创新的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生命力所在。
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把科学理论转化成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精神旗帜和思想基础。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奋斗,需要形成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科学理论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精神旗帜和思想基础,必须经过理论大众化的过程。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时代特征和群众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奠定了全国各族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这样一个有着7800多万党员的大党、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在当代中国,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中广泛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
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统一中铸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辉煌
在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满足了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实现了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最高价值和根本目的。我们要坚持人民性普及性科学性的统一,不断铸造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辉煌。
理论服务于大众是理论大众化的关键。理论要赢得群众,最根本的是要反映、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从当前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中发掘理论语言,更要坚持大众视野、群众观点,立足为百姓释疑解惑,表达人民的利益需要,真切回应人民的期待。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善于从人民群众伟大创造中汲取思想营养,使大众化的历史成为人民群众不断吸收、消化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也要跟进一步。这是理论创新成果现实化的必然要求。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会对党领导人民的伟大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科学概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提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任务。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的统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普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度和持久性。当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只有遵循理论传播的科学规律才能达到宣传普及的最佳效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多元化、利益复杂化,人民群众在接受科学理论方面的心理结构、认知方式以及需求、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人民群众对科学理论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研究人民群众的心理特点,把握人民群众思想变化的趋势,区分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民群众的需求差异,以科学性确保人民性和普及性。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要进一步发挥新兴媒体在大众化中的作用,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机制契合大众思维习惯,符合规律性,体现科学性,不断开创理论武装工作新局面。
(执笔:常培育)
来源:求是
作者: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