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一个工程学术语——“顶层设计”,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
其在工程学中的本义是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在今年中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提交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均强调:“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并强调“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去年10月,“顶层设计”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出现。这一政治“新名词”,成为连日来中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各种议政场合甚至餐桌旁热烈讨论的话题。
“中国改革走到现在,需要理性、需要统筹、需要全局观,必须进行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叶小文说,“‘顶层设计’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决定的”。
“这是在探索一个新的改革路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说,“中国要超越以往侧重的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创新的改革布局和改革战略。”
中国时下对改革“顶层设计”的强调,不禁让人想到30年前,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改革理念以来,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历史性进程。观察人士指出,这一新名词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可能预示着中国改革事业进入了新的征程。
诸多代表委员都认同,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是现阶段中国解决错综复杂矛盾的重要路径。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必须通过自上而下的措施才能解决。
比如,消除对GDP的盲目崇拜,必须通过完善官员考核体系来完成;面对贫富差距的加大,必须从国家层面改革分配制度;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玻璃门”“弹簧门”问题,则需要政府从战略层面破除制约民企发展的现实瓶颈;对于房价暴涨以及随之而来的暴力拆迁等民怨集中的问题,则需要综合利用经济和社会手段加以解决。
程恩富说,经济腾飞之后,给中国留下了改革“深水区”的“硬核”问题,原因在于很多重要领域的改革始终没有到位,使得低收入阶层未能充分分享中国改革开放30年累积的成果。“这一切都有待更广阔领域、全面配套的社会改革来解决”。
“为什么有的地方对保障房建设积极性不高,这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关系;为什么有的民生工程上面拨款了,而基层配套却缺乏热情,这与传统的财税体制相关联。”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说,“追根溯源,问题都出在根子上。”
中国新五年规划草案的主要执笔者之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解释说,“顶层设计”指的是主体结构和主要模式。在过去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和面临各种各样新的重大改革议题条件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经济、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协调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有一个顶层设计,包括主要目标以及先后顺序。
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极为关心的是,“顶层设计”如何从一个政治新名词变成渗透到各个领域中的实际行动,“更重要的问题是顶层设计如何变成基层动力。”叶小文说。
“顶层设计是一种民主集中,不是高人拍脑袋拍出来的。”叶小文说,“决策层需要千方百计去发现基层生动活泼的改革发明,并把它扩大为基本面的动力。”
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成功的改革都经历了从地方经验放大到全国实践的过程,这是中国改革成功的宝贵经验。因此,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传统绝不能放弃。
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也举例说,浙江温岭通过“民主恳谈”推进基层政治体制改革的探索就是群众首创的案例。“温岭在强化人大监督权力方面探索出了一套公开透明的程序,这就值得很多地方借鉴。事实上、上海、武汉、江苏很多地方的基层已经展开各种探索”。
代表和委员相当一致的观点是,未来中国改革的推进方式,必须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结合起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参与采写记者:章苒、刘劼、余晓洁、吴陈)
来源:新华网
作者:章苒 刘劼 余晓洁 吴陈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