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孙咏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触及深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之二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陈叶军 编辑:闵美颖 2011-03-11 14:11:4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让广大人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要始终面对的长期任务,也是当前要加快解决的紧迫工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孙咏梅副教授表示,围绕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问题,可以看出今年目标更明确,力度更大,要求也更具体。特别是政府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显示的决心,以及扭转个税逆调节等措施的明晰化,均表明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已经触及了更深的层面。

  为了更好地解读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孙咏梅。

  用综合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

  记者:从收入分配改革的历程来看,今年政策措施的制定越来越有针对性,也表明了政府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方面的决心。那么,今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与往年有哪些不同?

  孙咏梅:今年收入分配政策与往年相比有很大变化,特别是政府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显示的决心,以及扭转个税逆调节等措施的明晰化,均表明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已经触及了更深的层面。

  回顾近几年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措施及思路,可以看出,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我国基本上是走过了一条由“创造条件-提出要求-完善制度”转向“注重综合改革”的历程。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的工作重点,开始采取措施扭转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重视了从全局来解决局部的收入差距问题。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高“两个比重”的要求,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特点是对分配制度问题的解决侧重于经济运行层面,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面进行了具体化,使分配制度改革成为全局性的改革。

  ——2009年,我国积极应对和化解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在强调“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的同时,突出了政府的责任,并提出“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等具体措施。

  ——2010年即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回归到制度层面,重新提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强调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记者:今年收入分配政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孙咏梅:今年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论述,重点体现在政策举措的“综合性”。既注重改善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的条件,也注重实现公平分配结果;既重视运行层面的原因,也重视经济发展中的制度要素;既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全局目标,也采取弥补性的局部措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从总的要求看,坚持基本分配制度前提,实现“两个同步”是条件,提高“两个比重”是要求,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让人民更多分享改革成果是改革的最终目标。这一改革定位,使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不仅局限于局部群体和局部领域,而是成为全局性、根本性甚至涉及到生产领域的改革。应当说,从局部解决方案转向综合性方案、从运行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是今年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出特点。而进入这一阶段,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将更复杂,难度也更大。

  实现“两个同步”是当务之急

  记者: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实现两个同步”与“提高两个比重”相结合,使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更加清晰,这一点是今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新亮点。“实现两个同步”与“提高两个比重”哪个是当务之急?

  孙咏梅:“两个同步”主要是针对总量而言,即新做大的蛋糕如何分配的问题;而“两个比重”则主要是针对结构而言,重点在于已有蛋糕的分配问题。在实践中,两者不可偏废。实现“两个同步”,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前提。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相背离,意味着新增蛋糕部分的分配是不公平的,那么扭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更不可能了。所以,在追求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目标时,首先要确保的就是“两个同步”。

  客观地说,我国实现两个同步的难度也是很大的。随着我国的贫富分化的急剧加速,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明显。尤其是近年来,由于财产性收入成为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飙升,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拉大的趋势还在恶化。

  记者:政府如何才能确保“两个同步”的实现?

  孙咏梅:为了确保“两个同步”的实现,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要“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这一惠民政策,针对性强,易于操作,一定会取得较强的调节效果,有助于实现劳动收入的稳步增长。另外,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出,要继续有效调节过高收入,特别是强调“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可以有效缓解不同行业、不同社会群体间的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

  长远目标是“提高两个比重”

  记者:为什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提高两个比重”?

  孙咏梅:从长远看,收入分配格局的合理,需要使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保持相对合理的、稳定的比重,使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保持在改善民生的合理范围内。

  “提高两个比重”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这也是我国收入分配格局需要加快调整的重点,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大量国民财富通过非规范的途径流入个人手中,形成收入分配的不合理现象。当前,我国的初次分配出现了“三低”:劳动收入在我国国民收入(CNI)中所占比例低,工资收入在个人收入中所占比例低,居民总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例低。

  二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一般可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都较高。而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与劳动报酬比重持续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78年到2005年,我国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全国总工会一项调查显示,23.4%的职工5年未涨工资。

  三是我国资本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存在不公平。虽然按劳分配为主体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初次分配的原则,但受劳动力资源丰富和历史上工资水平偏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不断提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

  四是低收入者比例过大,贫富差距突破合理界限。

  记者:除了上述这些比重失调之外,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还会带来哪些新的副作用?

  孙咏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还会引发利益群体严重分化,劳资矛盾会进一步激化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者收入低,劳动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89.8%的人超时劳动,平均劳动时间每周达58-60小时,甚至更多。一些企业尽管效益不错,但拖欠工人工资现象仍十分严重。二、劳动者缺乏话语权,诉求渠道不畅。针对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劳动者往往投诉无门,只能以上访、堵路这种高成本的方式表达不满和利益诉求。三、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劳资矛盾长期积累,无法及时有序化解。

  记者:针对收入分配存在的新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哪些应对措施?

  孙咏梅: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科学的应对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生活最低保障标准。二是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是个系统工程

  记者: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改革方向和相应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改革的思路还需要在实践中深化。具体地说,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下功夫?

  孙咏梅:尽快改变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关系到2020年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从长远看,要根本解决收入分配领域中的深层次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政府要权衡就业、增长、投资、工人福利等的相互关系,科学协调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三者的关系。

  其次,要通过规范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实施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最需要着手去做的,是要及时提供各职位在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指导价,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今年各地出现的“用工荒”,实质是各地剩余劳动力的一次集体投票,表明资本和劳动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全局性问题。不解决这个矛盾,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无法保证的。

  最后,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配套建立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公平、竞争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近期可以建立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网络,通过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理顺劳动关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等制度,以推进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最终形成。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陈叶军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