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的问题,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人们提出了多种办法,诸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调整财政税收政策、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等。应该说,这些办法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分配决定于生产,消费品的分配是生产条件分配的结果。国民收入这块蛋糕怎么分,归根结底取决于它是怎么做的。做蛋糕的方法不同,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不同阶层、群体在分蛋糕中地位以及能分到份额的不同。所以,研究和解决分配问题需要从生产上找原因,怎么分蛋糕取决于怎么做蛋糕。
从企业内部来看,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和份额,取决于它们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财富创造是由资本主导的,资本在生产中处于强势地位,那么,财富分配必然是向资本倾斜的。从企业外部来看,如果资本借助行政力量形成了垄断地位,那么,消费者——其中绝大多数是劳动者及其家属——就要以高价购买低质的产品和服务,他们的实际收入就会缩水,而他们与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会拉大。
从宏观上看,如果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资本投资而不是居民消费,那么,有关体制和政策必然是有利于投资和生产而不利于储蓄和消费的,如实行低利率政策、采取优惠措施招商引资等。与此相对应,政府税收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生产环节而不是居民消费环节。因而,地方政府的主要关注点自然是新上了多少项目、生产增加了多少,因为这直接关系政绩和税收;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建立良好的消费体制和市场环境,则往往被放在次要地位。
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本主导决定了劳动者在企业收入分配中的弱势地位,但很多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劳动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主要的优势,为什么劳动者的收入也不高呢?其原因恰恰在于这些企业过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而不是技术、管理优势。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如果长期依靠劳动力成本低生存,就会丧失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动力,以致落入“低技术陷阱”,带来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劳动者报酬低,消费水平就低,消费结构升级就会受阻,就会导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足,并且导致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发展受到制约;这反过来又制约就业机会的创造,特别是制约收入水平高的就业机会创造。同时,劳动者收入过低,就没有条件进行人力资本积累,这也会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这样,就会陷入低工资—低素质劳动力—低端产业和产品—低附加值和低利润—低工资的恶性循环。依赖廉价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情况大体类似。
可见,长期形成的重投资轻消费、重招商轻创业、重资源投入轻技术进步的体制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增长上的投资偏好、生产上的资本主导、分配上的利润倾斜,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偏低的根本原因。这样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表现在经济增长上,就是依靠投资拉动、粗放扩张,而消费不振、内需不足;表现在要素投入上,就是过于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资源,而自主创新不足、科技贡献率低;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就是重化工业、资源型产业快速扩张,而农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表现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就是大型垄断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利润丰厚,而中小企业困难、民间创业艰难;表现在国际分工上,就是产业和产品大多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出口量大利薄,核心技术、关键环节受制于人;表现在人才流动上,就是政府机关、垄断企业成为求职热门,而中小企业、自主创业受到冷落。
所以说,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不能仅局限于怎么分蛋糕,还须改善做蛋糕的方式。应通过鼓励创新创业、完善竞争机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途径,提高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宏伟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