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明:深入、广泛而持久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化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李明 编辑:闵美颖 2011-01-21 15:32:48
时刻新闻
—分享—

  马克思主义与青年本质是一致的;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也属于青年。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普及化,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工程”,也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固本强基的“战略工程”。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天然相联,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的必然。青年,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和青年有本质的一致性,都富于革命精神,都具有鲜活气质,都注重发展实践。当代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是改革开放的生力军,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指导和人生的指南。正是在变革世界的伟大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赢得青年依靠青年,得到发展;而当代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的武装下,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的滚滚洪流中,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既是源头又是潮头。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层含义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教育引导青年,指导帮助青年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满足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与青年结合,赢得青年并为青年所接受和信仰;而另一层含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理论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保持旺盛的青春生命和鲜活的激情活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工程”,也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固本强基的“战略工程”。

  一、马克思主义与青年在本质上是高度一致的,都具有创新的实践品格、发展的精神基因和真理的进步追求。

  马克思主义,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系统化的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的概括,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它与千千万万社会实践的主体——人民大众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它作为一种真理应该和大众的思维、生活相结合;作为一种信仰,是人们坚守和追求的高尚的精神生活。马克思主义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也是充满活力永远年轻的科学,“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马克思主义鲜活的生命力来自火热的改变现实、变革社会的人民大众包括万千青年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充盈和洋溢着青春与理想;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焕发与跃动的是青年的力量。《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年轻而成熟的著作,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折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原点,是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起点,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基点。他是两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无产阶级运动和共产党人制定的第一个党纲,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成为全世界“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底,从浙江第一师范学院风潮中脱身的29岁的语文教师陈望道,怀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毅然返回故乡义乌分水塘村,在他家中一间破旧的柴屋里,夜以继日地将《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1921年7月,13位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青年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身在其中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毛泽东也才28岁。此前,1915年由党的创始人陈独秀创办的革命杂志《新青年》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吸引和影响千千万万青年,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使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1936年曾对斯诺说过:“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阶级斗争》,考茨基著;《社会主义史》,柯卡普著。”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青年运动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教育青年,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历史。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他强调:“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从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的广泛传播到一代一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艰苦奋斗,到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不断发展,青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以青年为根本力量,写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辉煌篇章。所以,2009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深刻指出:“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

{Ky:PAGE}

  二、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当代青年蕴涵着巨大的理论热情和思想需求,需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属于青年,当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发展进程中要赢得青年依靠青年,以青年发展为理论发展的前提和依托。

  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和深化及由此带来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演变十分深刻复杂,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也更加复杂,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青年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不断增长,但理想信念失落、精神价值迷茫等问题也有增长的趋势。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化不仅要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其极端重要性;而且要从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和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的角度认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青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生力军。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积极正视,科学分析,认真解决。例如,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武装青年大学生,引导青年大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批判、抵御西方腐朽落后思想文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如何弘扬主旋律,坚持主渠道,增强主动性,入心入脑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使青年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如何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正确、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的消极影响?在社会转型和教育变革的时代,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这些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青年化面临的新课题。

  三、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要教育引导青年深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越来越多的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投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潮流,经受实践的考验和锻炼,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者和实践者。

  全面而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基础。社会主义宣传普及是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与实践创新同时进行紧密相连的,也是和青年大众学习、接受马克思主义密不可分的。恩格斯在晚年向当时的一些青年理论工作者们反复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尤其强调“我们的历史观”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指南。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阶段,恩格斯为了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思想,写作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本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马克思在导言中赞誉这部著作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这种普及产生巨大的社会作用,甚至恩格斯本人也在法文版出版两年以后满意地指出:“这本书在许多优秀的法国人的头脑中引起了真正的革命”。

  恩格斯在1893年12月19日为答谢邀请他参加社会主义者大学生国际代表大会而写的贺信中对青年说:“希望你们的努力将使大学生们愈益意识到,正是应该从他们的行列中产生出这样一种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过去的资产阶级革命向大学要求的仅仅是律师,作为培养他们的政治活动家的最好的原料;而工人阶级的解放,除此之外还需要医生、工程师、化学家、农艺师及其他专门人材,因为问题在于不仅要掌管政治机器,而且要掌管全部社会生产,而在这里需要的决不是响亮的词句,而是丰富的知识。” 他提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列宁告诫青年:“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对基本事实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他要求青年,“你们不仅应该掌握知识,而且应该用批判的态度来掌握这些知识,不是用一堆无用的垃圾来充塞自己的头脑,而是用对一切事实的了解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没有这种了解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现代有学识的人。”列宁坚持认为,“如果一个共产主义者不下一番极认真、极艰苦而巨大的功夫,弄清他必须用批判的态度来对待的事实,便想根据自己学到的共产主义的现成结论来炫耀一番,这样的共产主义者是很可悲的。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极端有害的。”他明确指出:“要是知道自己懂得太少,那就要设法使自己懂得多一些,但是如果有人说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同时又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任何扎实的知识,那他就根本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年代,就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述,严肃批评了“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的“极坏的作风”,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号召。毛泽东明确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Ky:PAGE}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而实际生活总是在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的剧烈和深刻,近100多年来达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号召。他指出:“《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历史和经验都说明,投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但“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而“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桥梁和纽带,同时还是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基本方向和根本目的。

  总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投身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造就千千万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促进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团结和凝聚广大青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奋斗,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多次说过,“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邓小平明确指出:“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

  四、高校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青年大学生中的普及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化。

  在青年大学生中进行深入、广泛而持久地普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就是要让最广大的青年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把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与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与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当代马克思主义为青年大学生所理解、接受和信仰,成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坐标和实践的指南。

  高校马克思主义青年化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生辅导员及管理部门作为主渠道进行推动。在实际进行中,既要注意广泛性普及性,又要注意针对性实效性;既要强化“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又要探索和创新适应时代适应青年的方式和方法,拓展和开发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的实现途径和有效载体。

  梁启超在20世纪初,写下《少年中国说 》,提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胡锦涛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们进入历史新时期,站在发展新起点,要取得新胜利,就要造就新青年,就要深入、广泛而持久地推进马克思主义青年化。只有让千千万万的青年成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一代新人,确立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的青年人生姿态和人生追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崇高理想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能取得更大的新胜利。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李明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