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卫生部党组书记张茅:用医改的办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振娅 编辑:闵美颖 2010-12-01 14:59:26
时刻新闻
—分享—

  承载13亿人希冀的新医改酝酿于“十一五”初始之年,启动于“十一五”第四年。在“十一五”即将结束、“十二五”将要开始之际,新医改普惠全民之路铺建得怎样,遇到哪些困难,百姓能从中得到什么实惠,未来五年的规划是怎样的呢?

  11月24日下午,张茅带着温和的笑容走进会议室接受媒体采访,一句“屋里冷不冷”的亲切问候,让气氛活跃起来。

  记者:医疗卫生是关乎民生的主要领域之一,请您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作一个总体评价?

  张茅:“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基本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稳固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贡献。

  据200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岁(2010年数据有待人口普查结果,有预测显示目前已接近7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5年的47.7 /10万下降到2009年的31.9/10万,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9.0‰下降到2009年的13.8‰,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总体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有些地区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记者:深化医改实施方案对近3年的医改工作列出了时间表和任务表,目前时间已经过半,请问各项任务进展如何?

  张茅:总体来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年半来,深化医改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全面展开,五项重点任务推进顺利,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取得积极进展,城乡居民参保超过12亿人,其中参合农民已经达到了8.32亿人,覆盖率达到了95.9%以上。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9年中央安排资金200亿元支持建设近1000个县级医院、4700多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基层就医条件。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朝着均等化的目标迈进。各地基本落实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直接惠及亿万家庭,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妇女儿童、老年人等脆弱人群。

  另外两项在五项重点工作中被称为难点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也在稳步推进。国家在去年出台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本药物制度首先在30%地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目前正在向60%地区稳步推进。当前基本药物实际销售价格比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30%左右,明显减轻了群众就医费用负担。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也取得进展,今年中央确定了鞍山等16个城市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各省(区、市)确定了北京等31个城市为省级试点城市。从目前的总体情况看,试点城市的改革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运行平稳、开局良好。

  记者:“看病难看病贵”是个老问题,您认为通过这5年的努力,是否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您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到底难在哪里?我们应该从哪些突破口来做工作?

  张茅:过去5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许多改革措施陆续落实到位,看病难和看病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但是,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群众的期盼、社会各界的关注恰恰是改革的动力。我们将继续完善医改的具体措施,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尽快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Ky:PAGE}

  大家注意到,医改五项近期任务的其中四项都是“基本”和“推进”,只有公立医院改革是“试点”,因为公立医院改革确实比较复杂,涉及的方面比较多,需要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比如公立医院要坚持“四分开”原则,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但怎么分开?没有一个现成的模式。比如管办分开,有些地区进行大胆探索,比如在大卫生体制下,成立医管局,上海就这样做了,其他一些地方也这样做了。医药分开,有些地方把药房剥离出来,等于把药房变成一个医药连锁企业。再比如政事分开,怎么分?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去解决。

  有些措施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以前医院改革的实践,也积累了一些能够推广的经验,比如区域卫生规划。现在城市和农村的资源缺乏统筹,70%-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这需要改变。要在县里建立三级医疗卫生中心,百姓就不需要再到城里看病了。

  明年,我们还会全面推进一些措施,比如,加强医院管理,加强县医院改革,推行优质服务、优质护理、即时结算、从预约门诊到无假日医院等便民措施,这些措施在明年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推进步伐。

  记者:“人才是根本”,在医改中,对于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甚至包括非公立医院的医疗卫生人才,您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培养和工作机制,才能对医改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张茅:与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相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软件”建设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特别是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已成为制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改善服务和提高水平的“瓶颈”。

  目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为30%左右,与50%-80%的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利用不足”现象仍然严重,人民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强烈。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继续推进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为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的需要,加大对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培养造就一批医学杰出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5万名住院医师;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训30万名全科医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通过落实一些政策,促进非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在职称的评定、晋升、培训方面享受和在公立医院同样的机会。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的宏观规划是怎样的?医疗卫生事业关系每一个人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您希望通过工作,在下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他们的感受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张茅:“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将坚持“一个目标”——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突出“一个重点”——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以改革促发展为核心。

  具体而言,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使全体居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状况差异明显缩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2009年2月,张茅就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4月,全国启动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记者 金振娅)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金振娅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