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如何走出“伪城镇化”困境?

来源:半月谈 作者:周盛平 编辑:闵美颖 2010-11-24 15:30:47
时刻新闻
—分享—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等三家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均认为,目前的户籍管理制度造成了中国的“伪城镇化”或“不完全城市化”。“伪城镇化”主要是指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产业工人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待遇。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生活?如何成为新市民?应该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与制度来推动这一发展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政府、企业、学术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农民工自身各自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

  围绕这些重大的话题,近日,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农民工公益基金沙龙第一期在北京举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副司长沈水生、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事务部副部长谢良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广州容大金纳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敏、新公民之友刘文华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NGO负责人、企业代表及媒体记者近百人共同参与探讨。

  公共服务要扩大覆盖面,实现均等化

  杨志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财政研究室主任):

  虽然农民到了城市,但没有真正融入城市。我们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服务对象自然也包括了农民工。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如何关注城镇化问题、如何关注农民工进城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公共服务覆盖面肯定要扩大,但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只有钱,机制不好,可能只是浪费,现在土地换社保的现象比较普遍,那么,换来的是什么社保?换来的社保又将怎么样?社保本身就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为甚么要换,社保的水平如何保障……一系列的问题。

  解决公共服务覆盖面的问题,还有什么路可以走?改革需要时间表,我们在什么时间内实现城乡服务的一体化?

  公共服务覆盖面的问题,也就是均等化公共服务的问题,在这个地方纳税就是这个地方的公民。有一天公共服务可以覆盖全社会,我们不再区分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时,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算得到实现。

  强调农民工的能力问题非常重要

  沈永生(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民工工作司副司长):

  农民工问题是中国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问题。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的1号文件就是关于农民工的问题。如何让农民工享受到更好的城镇化?有三个问题要解决。

  1、户籍的登记问题,农村人长期生活在城镇,仍不能获得城镇户口。

  2、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问题,现在城市即使是一个灯节,也仍将农村、外地人排除在享受权利之外,他们应该与市民享受一样的权利。服务背后是财力,财力的不同,城市的承受力是不一样的。

  3、能力问题。要让农民工有这个能力,在城市里要能够生存、自给,否则将会出现贫民窟,可能对农民工更不利。我国城镇户口也存在特困人口,这些市民也只能依靠城市低保

  有些媒体说二元体制不对,要马上解决,个人认为这样也是不对的,目前城乡的差距非常大,地区之间的差距大,需要一个过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农民工的能力问题,更难。农民工能力提高了,许多障碍就可以克服。据调查,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简单劳动,解决的第一条措施就是大力进行培训。

  现在有这方面的机遇。首先是政府的支持,2010年国国务院颁发的第36号文件里有明确要求。再就是现在的农民工60%属于新生代,他们学习能力很强,单位有需求,符合国家发展方向。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能力。

  双重劳动标准亟待破解

  谢良敏(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事务部副部长):

  劳动合同法强调同工同酬,但是很多地方不让农民工与城里工人同工同酬,这个规定成为“摆设”,进而农民工不能进城当新市民。由于双重劳动标准使得农民工在社会保险、民主管理等方面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农民工在很多企业有点二等职工的感觉。

  为了帮助农民工融入城市,工会做了很多工作,2010年的工作要点中有许多新东西。比如一次性入会、加入工会以后可以一直成为工会的会员,在不同地方可以持证转会。再比如说鼓励农民工自主创业。工会允许农民工小额贷款搞投资,这对他们融入城市有帮助。

  工会还在搞法律援助,并没有把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单独作为一个种类,包括劳动争议的处理等,工会尽量一视同仁。(半月谈记者 周盛平)

来源:半月谈

作者:周盛平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