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大学生起薪与农民工收入趋同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种劳动价值的正常回归。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和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统计表明,从2003年以来,中国大学生的起薪和农民工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大学生平均起薪一般在1500元左右,而农民工月工资却由700元左右跃升到了约1200元。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发现都是“千元档”,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对于这种统计结果,有人担心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可能会导致上世纪80年代“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重新出现,也会导致“读书无用论”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进而会影响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这种担心是有一定社会背景的。我们自古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观念,上学读书一直是许多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从当前社会现实来看,在前几年教育产业化政策的影响下,许多大学连年扩招,再加上目前存在的结构性就业矛盾,也就出现了不同程度就业难的现象。同时,在就业和收入分配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这些都会引发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收入问题的普遍关注。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现实也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现象。一方面,我们看到农民工的收入一直在增长,从700元增长到了1200元,几年时间增长了70%多。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着环卫、建筑等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工作,他们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他们的工资收入与他们的劳动付出不成正比,就是增长到当前水平,也不能说就完全符合他们的劳动付出,他们的收入理应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大学生在高校接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在文化知识方面比农民工有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有很高的实际工作能力,他们的经验阅历有限,甚至在一些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上,他们的能力还不如普通的技术工人,因此,反映到收入上,他们的收入与农民工趋同,甚至不如农民工都是可能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永远会拿比较低的工资,他们毕竟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在经过实际工作锻炼后,他们的预期收入也会得到提高。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工资收入取决于劳动价值的高低,而不在于学历高低或者家庭出身。在一些欧美国家,甚至出现了某些白领不如蓝领工资收入高的现象。据统计,在法国,博士毕业后的年平均工资是25万法郎,而技术工人的年平均工资是30万法郎。这种情况的存在,没有导致“脑体倒挂”,也没有引发“读书无用论”的争论,更没有妨碍法国成为教育、科技强国,原因就在于这种情况真实反映了不同工作岗位的合理劳动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大学生起薪与农民工收入趋同问题,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劳动价值的正常回归。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不必妄自菲薄,更不能产生“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接受高等教育依然是提升一个人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大学生还是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放平心态,避免浮躁,从基层做起,扎扎实实工作,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自然会有一片广阔的天地。
而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尽量让适龄劳动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工作岗位;同时,还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保证每个人能根据自己的劳动贡献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自己的劳动价值。吴华伟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吴华伟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