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气”与“官气”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姜英宇 编辑:闵美颖 2010-11-19 14:14:05
时刻新闻
—分享—

  “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政治工作的根本作风。机关干部多到基层接“地气”,能够增底气、去“官气”。

  领导机关肩负着指导服务基层的重任,每项决策部署都会影响基层的长远发展和官兵的切身利益。机关的指导是否科学、服务是否到位,主要取决于对基层的了解和对官兵的感情。基层有着新鲜的探索、真切的呼声、火热的生活,同时,基层的情况又千差万别、瞬息万变。机关干部多接“地气”,真正了解官兵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弄清基层建设的问题症结所在,就能把服务做到官兵的心坎上,把工作抓到基层的关键处。

  《淮南子·原道训》中说,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毛主席曾把共产党人比作种子,把人民喻为土地,说只要我们把“种子”播在“土地”上,便会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机关干部只有守住自己的根本,把根须牢牢地扎在基层这广袤的“土地”中,才能获取充分的营养,才能去“官气”、酒气、俗气。事实证明,机关干部之间作风和能力的差距,主要是在接“地气”上拉开的。

  不接“地气”,必长“官气”。有的同志要么足不出户,忙于会议文电,沉湎于迎来送往;要么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轮下生风、脚下生锈。他们就像生在池塘中的漂浮物,难以定根,像长在小碟里的绿豆芽,不能结果。时间一长,自然就离基层远了,与官兵疏了,对基层的问题若明若暗,对官兵的情况模模糊糊。于是,指导基层时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主意多,凭主观意志、过时经验作决策;服务官兵时缺位失位,不知官兵冷热,不明官兵需求,不管官兵感受。

  孔繁森说:“人民公仆的办公室在基层,在群众中,在百姓的土屋和帐篷。”接“地气”说到底就是要有“办公室在基层”的追求和境界。机关干部只有经常“睡一睡战士的床铺,吃一吃战士的饭菜,闻一闻战士的汗味”,才能真正接上“地气”。如果心不在焉,身入心不入,那就只能“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不可能了解到基层的实情,培养出对官兵的深情。因此,应该像孔繁森那样,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把“办公室”搬到基层,真正和官兵“零距离”。(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基本系姜英宇)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姜英宇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