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庄福龄: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闵美颖 2010-08-18 15:48:4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和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在中国正式出版,其后广为流传,深入人心,成为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一种真正伟大的思想,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轻易磨损其价值。90年后的今天,本报特约相关专家学者围绕“《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第一个公开发表的纲领性文献。它不仅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刻苦攻关的理论成果,也表达了他们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创立新派别的执著意志和坚强决心。此后,因为理论上有了系统而完备的科学思想,实践上有了工人阶级改变世界的行动纲领,使历史有了新的起点,道路有了明确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全面系统的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革命理论,结束唯心史观一统天下的局面,开辟了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为人类开拓社会主义大道奠定了基础。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848年爆发的欧洲风暴被镇压下去了,随后那里又经历了十年反动和工人运动的发展,迎来了1871年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两次不同性质的革命实践,验证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论断:革命死了,革命万岁;他们从中进一步认识了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也看到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宣言》的深入人心,强调了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而“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恩格斯还反复要求读者分析变化了的形势,《共产党宣言》已经从42年前响应者寥寥无几的情况,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真正联合起来的重要文献。

  从《共产党宣言》看我们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以中文译本传入中国,大体上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同期问世的。9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传统的党,尤其是重视《共产党宣言》的一般原理以及在发展的形势下运用理论的党。

  20世纪是一个大变动、大更新、大发展的世纪。时代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对于中国来说,尤为突出。不仅因为中国有了共产党,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更重要的是有了结合中国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思想理论体系,一是关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二是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和决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在一个党内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还不到一百年,其成效举世公认,使亿万人民受惠,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均属罕见而突出的典型事例。可以说,这也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的胜利,是实事求是的国情观的胜利,是《共产党宣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胜利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在实践中产生,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坚持实践性,把实践放在决定认识、检验认识、推进和深化认识的优先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在斗争中才能发展,不但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必然还是这样。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当着某一种错误的东西被人类普遍地抛弃,某一种真理被人类普遍地接受的时候,更加新的真理又在同新的错误意见作斗争。这种斗争永远不会完结。这是真理发展的规律,当然也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时代在前进,理论当然要发展,真理就是在既一脉相承又有所创新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这样在继承、突破、创新的辩证发展中形成的。

  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不是封闭的、不再需要继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的,它仍然需要遵循真理发展的规律继续前进。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总结的那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16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不脱离国情、不脱离时代、不脱离人民。三个不脱离,既涵盖了马克思主义者永远不应当忘记的革命传统,也涵盖了永远不应当僵化的创新精神。

  从《共产党宣言》看我们的道路

  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的道路,也是《共产党宣言》坚持唯物史观的必然趋势,是历史活动日益深入、群众队伍日益扩大的必然结果,是通过阶级分析、消灭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由之路,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胜利成果。中国革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实现工农武装割据、进一步发展为浩浩荡荡的人民战争的独特道路而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的曲折进程中,在不断总结经验、不断纠偏以至对“文革”的错误坚决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而实现正本清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毛泽东思想体系之后以独特的全面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来振兴社会主义事业的。这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一贯突出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革命精神。从《共产党宣言》反映的解放人类的博大胸怀及其阶级分析的精辟论断,要求领导集体最根本的是眼界宽阔、胸襟宽阔,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切都有力地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民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在一起,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民族的爱国力量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团结就是力量。我们的道路就越走越宽广,我们的队伍就越来越广大,我们将朝着《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道路和目标踏实地、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从《共产党宣言》看理论的精髓

  《共产党宣言》所坚持的一般原理,是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及其历史的功过是非,分析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分析了社会发展进程和人类解放远景,分析了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和历史使命等。这些都深刻体现了彻底的唯物论和辩证的历史观,是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全面而系统的阐发,用中国的话语和毛泽东的解读来说,就是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拥有全面的理解和切身的体会,他极为深刻和准确地把实事求是概括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概括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和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他鲜明地把自己列为实事求是派。从毛泽东到邓小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的创始人,他们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传承关系。他们是实事求是的继承者,也是实事求是的革新家,而不是局部的、某个方面的、专题性的继承和创新。

  实践是最权威的验证。中国革命从开辟农村根据地算起,只用了22年就由惨重失败转为伟大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从结束“文革”、实现历史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算起,也只用了30年,使当今的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了蓬勃生机,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向着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胜利来之不易,胜利的迅速更加来之不易。正如胡锦涛同志指出的:“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深切地怀念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创新,就没有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过伟大贡献的,历史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体系创始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旗帜”是共同的,“精髓”是共同的,寻求“中国特色”是共同的,“目标”是共同的,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时代精神和战略思维,事业新貌和未来愿景,却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代代相承、传之久远的。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是不可逆转的。稳定而不僵化,坚持而不失灵活,创新而不放弃传统,是两大思想体系的突出优点。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精髓,才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