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导干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突出或者强调某件事情或者某项工作,通过媒体发表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讲话,做出一些能够传递某种重要公共信息的动作,往往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秀”,本来是一个中性词汇,有时装秀、贸易秀、脱口秀,政治秀等等,大意是为了展示某个方面的特征,或者是发表某些观点。“秀”本来是一个十分普通的社会现象,有多少公司天天在“秀”自己的产品,有多少观众天天在欣赏电视上的脱口秀节目,可以说,没有“秀”,就没有现代生活。
但是,如果在“秀”前加一个字,变成“作秀”,那就成为一个包含贬义的词汇了。而对于官员作秀,公众基本上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上网上浏览一下,就可以发现很多批评官员作秀的观点。
可见,对于官员个人来说,特别是对于一定级别的领导干部来说,作秀是应当努力避免的行为。从社会来看,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建立防止官员作秀的机制。
不能把官员的个性化表现都看成是作秀
当我们在批评官员作秀这种现象的时候,也应当认识到,官员的个性化表现是应当得到尊重和鼓励的,不能把很多官员的个性化表现都看成是作秀。个性化表现是党政部门官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体现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个领导干部,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突出或者强调某件事情或者某项工作,通过媒体发表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讲话,做出一些能够传递某种重要公共信息的动作,往往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例如,在2004年初禽流感发生时,为了使公众相信食用鸡肉是没有问题的,当时的农业部长和卫生部常务副部长到机关食堂,面对众多媒体的镜头吃了几块鸡肉。特别是时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的高强同志打破自己几十年不吃鸡肉的习惯,破例吃了一份烧鸡腿,这个表现对于稳定当时老百姓对禽流感的恐慌心理是很有作用的。
在2005年11月27日下午6时,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随后松花江受到严重污染导致哈尔滨市供水危机。在经过紧张施工恢复供水约六个小时之后,时任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同志来到位于新阳路建河小区的庞玉成老人家中,率先端起冒着热气的杯子,在一片耀眼的闪光灯和热情的掌声中一连喝了好几口水,实现了他“哈尔滨恢复供水后,我喝第一口水”的承诺,引起了十分积极的社会反响。
还有几个知名的个性化官员,例如现任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同志、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同志,他们在工作中都有过针对当地党政部门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安于现状、疲塌拖拉、不讲效率的一些不良现象,做出过一些具有示范作用的事情。例如,吕日周在担任长治市委书记时,每去一个地方都骑自行车,见到垃圾亲自打扫。仇和同志从江苏到云南,在每个地方他都推出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仇和新政”,不断引起广泛关注。这些例子就是比较典型的个性化表现,有的还是一些领导干部的即席表现,作用良好。
领导干部的个性化表现,应当得到尊重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个性或偏好。有人性格豪爽,有人性格内向,有人善于表达,有人拙于言辞,有人比较理性,有人比较冲动,有人喜欢广交朋友,有人则不善交际和沟通,有人敢于担当责任,有人则喜欢言听计从,等等,可以说是千人千面,没有什么标准的模板。我国传统文化是很不重视个性的发展的,而现在的家庭和学校,都很重视孩子和学生的个性培育和发展,主张个性张扬,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自由的生活。无论是普通公务员还是政府官员都是从不同的家庭和学校里成长起来的,都是具有不同个性的普通人。因此,在工作中必然会有一定的个性,特别是当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即席表态或进行处理时,很容易带有个性色彩。这是十分正常的,应值得尊重,不能要求所有的领导干部在处理公共事务时都永远是一个范式。当然,由于公共管理工作的要求,对官员都规定了一些必要的共同的行为规范,特别是政治方面的规范,官员说话办事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不能“为所欲为”。
政府治理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探索。而推进创新,不仅需要中央制定的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还需要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干部,这些人能够结合每个地方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把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声有色地推进各个地方的改革和发展事业。而要进行创新,就需要打破成规陋习,就需要张扬个性,允许官员进行创新。没有对个性的尊重,没有个性的张扬,创新是很难的。所以说,深化改革不仅是要继续解放思想,而且还需要尊重个性。让那些有创新动力的干部摆脱束缚,大胆地进行创新。因此,对于官员的个性化表现,应当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支持。
一个领导干部,要能够在公共管理中正确地发挥个性,体现个性,必须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修养自己的个性,使自己的管理和决策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 比如,一个人说话比较随意,在家庭和朋友相处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这些人都十分了解他,但是如果作为官员,因为公众并不知道他的性格,说话随意可能就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平常的修养和学习。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官员声音
汪洋:领导亲力亲为是倡导风气不是“作秀”
在2010年7月2日召开的《我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网民代表座谈会》上,针对有人民网网友提出:“无论是给网友写信也好,关注网民留言也罢,恕我直言,我感觉都有一种作秀的嫌疑”,汪洋做出了如下的回应:领导同志亲力亲为做一件事情,实际上是倡导一种风气。领导个人与网民的交流,无论怎么样接触面都是有限。如果从这个意义讲,你说这是“作秀”,我也不否认,因为我绝不可能一天到晚在网上跟网友交流。但是意义在于带动领导更加重视通过网络问政推进民主形式。任何一个职位也有它工作的规则和方法,我现在认为我目前的做法是为了推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网络工作,是为了通过我们的行动去推动这个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我们没有去“作秀”的想法,当然如果你认为我们是在“作秀”,我也不能批评你这个想法,我也不否认你这个想法。
薄熙来: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作秀”
2008年以来,重庆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治安综合整治行动。消除了城市安全的大患,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此次集中打击犯罪,广大市民拍手称快,但个别人却酸溜溜地说这是“作秀”。
面对这种质疑,薄熙来说,我看他们是不了解情况,更体会不到受害人的痛苦。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有大量在册的抢劫、杀人、强奸和绑架案破不了,多少家庭将惶惶不可终日!据统计,直辖十年,我市在打击犯罪的斗争中,有不少优秀的民警负伤,甚至牺牲。说这是“作秀”,有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作秀”呢?面对黑恶团伙残害百姓,难道公安干警应该坐视不管,任其作恶吗?试想,如果连公安干警都按兵不动,能有广大群众的安全吗?如果连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都保障不了,又如何体现公安的职能?!
来源:人民论坛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