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已经跨越89个春秋,展示党的成长历程、宣传党的光辉历史,总结党的实践经验,维护党的光辉形象,是各级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执政为民宗旨的根本要求,是党的思想建设一项长期基本任务,是保证政权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的一个重要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人对自己的发展历程作过一系列经验的总结,站在新世纪新形势新时代,我们发现,党在发展问题上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虽然有不同的战略和策略,但始终围绕一个坐标展开,这个坐标就是思想和行动,这个坐标在当今时代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可以说这是党的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经验。突出表现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以来的改革与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标志,是新时期解放思想开启的大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程,是解放思想的历程,也是开拓创新的历程;是探索如何科学发展的历程,也是探索如何科学决策的历程。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相统一,科学发展与科学决策相统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特别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功的规律性发现和真理性认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永恒坐标。
一、解放思想的实践历程--推动历史发展
解放思想是针对守旧意识提出的一种主动的思维活动,也是通过积极意识推进的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解放思想的哲学意义在于对客观事物辨证统一规律认识的科学运用;时代意义在于对历史发展进程速度的推动作用。当前,最有针对性的问题是怎样解放思想,这是关于解放思想理论与实践的最受关注和最有争议的时代课题和热点问题。
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解放思想,就落后时代,就没有出路;盲目解放思想,就违背实事求是,同样没有出路。中国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的历程,是对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的一个最有力体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就提不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没有新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指导了前苏联共产党结合本国国情,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取得了“十月革命”的 胜利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完全照搬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而是结合中国国情,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从理论教条和盲目模仿中解放出来的最雄辩的例证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为,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后才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社会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完全照搬这个理论,而是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无力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国情,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重要战略思想:第一步,完成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因此,中国共产党人主动担负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并取得胜利,成立新中国之后又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区别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从资产阶级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理论教条和盲目模仿中解放出来的又一个最雄辩的证明。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解放思想,就不会有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就不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科学认识,就会沿着“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指导思想徘徊下去,困惑于计划经济观念意识之中;正是因为有了解放思想,才有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有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才有了历史性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30年来,比较大的全国性解放思想热潮如果从真理标准大讨论算起有三次。第一次,以真理标准问题为主题,以邓小平东北谈话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这次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真高举原则,实现着指导思想上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推动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门。第二次,以姓社姓资问题为主题,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这次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坚持生产力标准,实现着管理体制上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推动中国踏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第三次,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为标志;这次解放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对推动历史发展认识坚持可持续原则,正在实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由“粗放性发展”向“科学性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必将推动中国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三次解放思想热潮,每一次都不同程度体现着以解放思想为动力,推进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阔步前进;每一次都不同形式体现着以科学决策为起点,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科学发展。3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把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相统一,解放思想与科学决策相统一。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解放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断前进。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证明:无论哪一次解放思想热潮,本质问题只有一个:如何推动中国历史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发展,即推动历史的科学发展,而要达到推动历史的科学发展,必须从科学决策问题开始。实践反复证明:每当历史发展到需要重大抉择的关键时刻,每当思维方式处于日趋僵化的顽固状态,解放思想就成为热点;每当解放思想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每当科学决策与实践活动相一致,中国社会就显示出可持续和跨越式的发展。当前我们党提出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应对新的变化形势提出的重大决策,实现这种转变,中国社会发展必将实现新的大发展大跨越,这就是历史的经验与规律,也是永恒的主题与动力。
实践还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是一柄双刃剑,解放思想一旦出现盲目性,发展就出现盲目性,就会受到挫折,甚至出现历史性倒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的“大跃进”,制定和实施了许多超越客观规律的措施与行动,也是一种解放思想,但由于经验不足和出现盲目性,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结果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国际上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也是以解放思想为开路先锋,无不冠以“新思维”、“新思想”等等桂冠,风起云涌。但其结果是共产党失去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受挫折、甚至国家解体。中国共产党人对此十分清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解放思想本身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离开这个指导原则,就会遭到重大挫折,一切都是毫无科学发展而言,甚至走向自己的反面,这一点从每次解放思想活动一开始就必须保持清醒。这是解放思想的伟大实践给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最大受益和最大启迪。
{Ky:PAGE}
二、解放思想的本质意义——推动科学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历经了解放思想的长期实践考验,这种实践考验还在继续。“非典”病毒灾害、南方冰雪灾害、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藏独”活动、北京奥运会、神州七号卫星升返回地面等重大事件再度考验和正在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因此,不断解放思想,其意义十分重大。解放思想,最主要最关键的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解放思想的指导原则。只有正确认识和实践解放思想,才能作出科学决策,才能推动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才是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解放思想本质意义的理解就是:以实事求是为根本,以科学继承为前提,以科学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发展为目的,体现又好又快。简单的说就是:推动科学发展。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科学认清形势,依据本国国情,找准矛盾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科学继承,就是认清基本经验,掌握实践成果,理性思考整合,汲取传承精华;科学创新就是掌握决策实质,灵活运用思维,工作业绩出新,措施成果双赢;科学发展,就是符合客观规律,避免主观片面,克服各种困难,推动历史前进;又好又快,就是人民利益第一,国家繁荣昌盛。体现又好,就是推动发展要科学、要和谐、要实绩,高质量;体现又快是指在好的同时推动发展要自然、要敏捷、要效率,高速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解放思想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1978年秋在以长春为起点的系列东北谈话中,对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问题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阐述,历史证明,这些阐述堪称真正的解放思想。如果说,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科学阐述与成功实践,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的第一个里程碑,其结果是开创了历史发展新纪元;那么可以说,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建设理论的科学阐述与成功实践,构成中国共产党人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又一个里程碑,其结果是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进入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世界经济和社会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共产党正在面临新的历史性抉择。解放思想问题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奋斗拼搏”、“振兴中华”的精神食粮。因此,正直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面对国内外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全国都在共同思考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国如何应对,中国的未来发展究竟是什么样?是美国资本主义模式吗?不是。是当代俄罗斯模式吗?不是。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吗?更不是。经过数十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历程,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无论如何发展,时代无论如何变迁,思想无论怎样解放,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本质不能改变,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不能改变。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前沿,站在世界发展的时代高度,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原则立场,清醒的认识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方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主张解放思想的真正目的和本质属性。
面对风云变幻的复杂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人的头脑更清楚、经验更丰富、判断更准确、决策更科学。实践证明:如果没有解放思想和科学决策,在理论上,就不可能从毛泽东思想发展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不可能发展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提出和谐社会的健康新视野,就不可能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就难以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误区中解放出来,就难以从“以不计成本为代价换取发展”的误区中解放出来,就难以从“以GDP作为发展唯一衡量标准”的误区中解放出来,就难以从“改革开放腐败难免论”的误区中解放过来。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和科学决策是改革开放的两大法宝,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解放思想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根本指导原则,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必须与科学发展相一致,科学发展必须从科学决策开始。由此可见,如何解放思想必然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是科学决策和贯彻落实。
三、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实施科学决策
实践告诉我们:科学发展是解放思想的根本目的,但要达到这个根本目的,就必须实施科学决策,这是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
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职责和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领导干部是执政党的执政代表人,也是决策权利人即决策者。解放思想首先是针对决策者的责任要求,是对决策者面对各种客观事务作出认识和决断的思维活动的职责要求;领导干部是决策者,是代表人民实施决策,因此,解放思想首先是对领导干部的政治要求。解放思想是为了推动科学发展。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发展?首先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解放思想的全过程。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僵化认识客观事物必然违背客观发展规律,解放思想是尊重客观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必然选择。尊重规律体现为承认规律和认识规律,不是适应规律和运用规律。只有适应和运用规律,才能推动科学发展。解放思想的落实标准是推动科学发展,达到推动科学发展,才是科学解放思想,否则就是盲目解放思想,就违背解放思想的本质意义和根本要求。推动科学发展必须从源头开始,发展的源头是决策,因此,科学发展必须从决策开始。只有科学决策才能实现推动科学发展。在解放思想、科学决策、实现科学决策这个链条上,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和阐述问题,才能科学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留下隐患。科学决策是解放思想与实现科学发展的纽带,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起点。因此,科学决策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寓于科学决策之中,决策是否科学是衡量解放思想成败的基本尺度。
怎样才是科学决策?从理论意义上讲,决策主体公正、决策对象明确、决策思想正确、决策内容公平、决策结果可知、决策程序合理等,形成系列科学决策理论体系和规范程序;从实践意义上讲,决策落实主体、决策操作可行、决策成功实现、决策形成经验等,形成系列科学决策实践过程和实践经典。从理论与实践结合意义上讲,科学决策的第一步是从源头决策开始。任何一项决策都是针对问题、矛盾、现象、难题等作出的反映。根据不同对象作出不同决策,这是马克思主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原则。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科学决策是运用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作出客观需要解决的各类矛盾或问题的对策或办法。出台一项政策或作出一项决定,都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论证和必要程序,决策是一个过程。决策科学与否,必须考察决策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解放思想的目的就是使决策更客观更准确更实际更科学。例如:关于涉及人的切身利益的决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职工利益应放在首位,原则上不能以牺牲职工利益为代价换取所谓改革的“政绩”。在改革大局问题上,只要不是唯一的办法,就不能以失去一部分人所得(或即将所得)利益为代价换取另一部分人的所得(或即将所得)利益。即使被迫采取失去部分人切身利益的决策,也要采取对其必要的补偿措施,即使暂时无力补偿的,也要承诺延期补偿,就象当年红军给群众打“欠条”一样,以此取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取得政权后,主动兑现。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的本质表现。党的革命本色任何时候都不可以丢弃。党把民生问题作为执政的根本任务,把改革成果惠及人民,这是党继承革命战争年代优良传统的集中表现,是对改革措施最本质的体现,也是党的性质在现实的根本要求。党的性质决定我们决不能把改革的代价转嫁给人民群众,而是由党自己为人民承担,由党执政的国家来承担,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来承担,这是衡量我们党是否执政为民的一个重要尺度。只有这样,人民才信任我们、拥护我们和支持我们,人民才能与党同甘共苦。我们党才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领导干部做任何决策都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第一需要,这是科学决策的根本标准。
{Ky:PAGE}
四、解放思想的必由之路——实施科学创新
科学决策具有双重属性:一是符合人民利益,二是推动科学发展。在推动历史发展的征途上,科学决策与科学发展相统一,科学发展与科学创新相统一,这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必由之路。科学创新既是从科学决策开始,又是寓于科学决策之中。各级领导干部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出主意、想办法、做决定,都是构成解放思想的源头,都是构成决策行为的起点,在决策中贯彻科学思想,才能保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包括科学继承和科学创新两个组成部分。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没有科学继承就没有科学创新。做人做事都需要解放思想,做决策更需要解放思想,源头决策和决策中的源头,都是决策的起点。因此,源头决策和决策中的源头都是科学决策的起点。决策包括从开始决策到完成决策的过程。解放思想的前提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要求继承优良传统,是要求揭示事实真相,是把困难摆出来,把热点抓准,把难点摆透,正视发展中最棘手的矛盾和困难,而不是绕过或回避,更不是把问题当成绩。从前提意义上讲,解放思想就是从实事求是开始。敢于否定过去、敢于继承过去,敢于预测未来,敢于开创未来,就是敢于解放思想;科学决策要求善于解放思想、科学解放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标准,作出尊重客观历史、继承优良传统、解决实际困难的决策,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扫除障碍,推动发展,这是科学决策、科学继承和科学创新的统一体,以此验证决策的科学性。能够继承精华,能够解决矛盾、困难和问题的决策就是科学决策;决策实现的早,而且把矛盾、问题和困难解决的彻底,就是决策的高质量高水平。科学决策本身就是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实现科学发展。这是一个真理性的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理论体系与实践活动的全息系统。
解放思想可以依据不同划分展示不同内涵。决策是分类别和层次的。领导决策任何事项都需要从问题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决策就是从科学认识问题开始。每出台一项政策,都必须尊重客观实际,都必须实事求是。针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的决策,都存在真理性认识问题。一项具体决策首先面对为什么制定其决策(原因),接着就是一切有关系的因素的定位、定性和定量问题。这些有关系的因素包括:决策的内容(内涵)、基础(依据)、程序(制度)、实施(操作)、结果(后果),等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决策,必须坚持尊重自然、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否则必然受到自然惩罚;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决策,必须尊重社会规律、适应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否则必然受到社会惩罚;关于人与思维关系的决策,必须尊重思维规律、适应思维、建设和谐思维,否则必然受到思维惩罚。任何决策都需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离不开科学,离不开科学创新,科学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科学创新离不开解放思想;科学解放思想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科学解放思想是从源头科学决策开始的力量源泉。科学解放思想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科学决策,二是科学创新。两者统一于解放思想。决策内容要不同于已有的政策和措施,要有新思想新措施新方法新步骤,要创造性开展工作。新就新在能够解决矛盾,能够战胜风险,能够推动发展,能够操作可行;新就新在思路独特新颖,激发大家向上,开拓工作局面,不断取得成功。
五、解放思想的最新决策——转变发展方式
转变发展方式是党中央依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是新形势下又一次解放思想做出的重大科学决策。改革之前,计划经济严重束缚经济发展,不改革,生产力发展被停滞,不改革,人民需求得不到满足;改革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至今,由于长期依赖外向型发展方式,使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特别是沿海一带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原有的依赖外向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行不通,新形势下要求我们必须改变发展方式。改变发展方式,继续走依赖外向经济之路不行,老路只能遭到更大的损失;等待不行,等待只能越来越被动,最后也要碰壁;改变发展方式是最佳选择,只有改变发展方式,才能重新走上健康发展之路。改变发展方式,不是简单的思考说转变就可以转变,而是需要科学系统的战略性调整。从全国讲,发展内需是必由之路。从地方讲,由于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不同,发展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之上的发展要求只有一个--加快发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理念就是加快振兴。一个省区、一个地区,无论是依赖外向经济还是依赖内向经济发展,都需要加快振兴,都需要发展。依赖外向经济发展的可以调整方式,面向内需转移,但不等于完全放弃外向经济,仍需要各个方面的储备,等待时机;依赖内向经济发展的,不等于放弃发展外向经济,依然需要项目、技术、资金、知识的积极储备,寻求机遇、继续适当扩大外向经济。这就是实事求是。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势发展变化保持良好的思维洞察力、决策应变力、资源储备力和发展的推动力,就可以并能够跨过一个又一个坎坷,战胜一个又一个风险。这种能力和这种信心是来自于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要求,来自于加快振兴的期盼与情感,来自于加快振兴的理念与动力。加快振兴对于任何发展方式都是激励,对于全局转变发展方式构成精神动力,对于转变发展方式的系统化具体化科学化,意义重大。加快振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认清:转变发展方式,既是当前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转变发展方式的真正目的是加快发展与振兴。加快振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这次转变发展方式的提出,直接原因是国际经济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冲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如何解决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个主题的落脚点是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说,科学发展是解决发展的方向道路问题,加快振兴是解决发展的提高速度问题,可以说,富民强国就是解决发展的目标动力问题。
这次转变发展方式,目标没有改变、动力没有改变。以富民强国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明确更要积极。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和理论探索,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夺取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胜利。百年风云、历尽苍桑,目的就是要富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只是走在复兴之路历史进程中一个里程碑,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必然存在不同发展目标。富民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百年梦想,这一梦想的实现是靠中国共产党和亿万中华儿女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我们今天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根据世情国情党情,集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应对来自国内外各种形势变化、机遇与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与决策。实现这次转变,随着历史与实践的发展,其重大深远意义必将不断显现。特别是在当今中国的综合国力达到空前提高之际,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全球利益之时,各国都在依据本国国情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课题再次提到党和人民面前,在此关键时刻,选择转变发展方式,是最佳战略,也是最及时决策。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这一重大决策引领中国迅速从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迅速脱身,迈向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轨道。之所以能够迅速作出决策应对形势变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牢牢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以中国国情为依据,牢牢以富民强国为目标。这最后一个“牢牢”是转变发展发展方式锁定的必选目标。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目标归根结底是要富民强国。国家必须强大,强大的背后是人民的力量,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利益得到满足,人民利益得到满足的集中体现就是富民。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几十年,根本宗旨就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无论国家如何发展,无论发展方式如何转变,富民强国的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决策的必选目标,永不改变。所有这些,都是党中央解放思想与科学决策在对待发展问题的重大选择。
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带领全国党员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把改革成果惠及全国人民,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必将成为我们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科学决策和科学创新必将成为我们前进的行动坐标。我们要在继续解放思想和推动科学发展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我们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中,勇于为人民挡风雨、挑重担、担风险、打冲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体现和时代要求,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更是中国共产党人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的统一,解放思想与科学决策的统一,是引领和推动中华民族振兴、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之一.因此,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必须把握的永恒坐标。这是我们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和闯先争优主题教育活动中对党的历史发展进程经验性的一个新理解和新总结,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性的一个新发现和新认识。
来源:人民网
作者:郑晓亮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