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阻挡不了湖南文化发展的强劲势头,岁末严冬的凛冽寒风冲淡不了三湘文化建设的浓浓春意。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对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开启了湖南文化强省建设新的春天。
湖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积淀千百年的湖湘文化浸润着三湘热土。如何使文化在推进富民强省伟大事业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一直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湖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享誉全国,文化产业年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成为目前湖南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湖南成为全国5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5%的省市之一,创造了引人瞩目的湖南文化现象。这些有力说明,湖南文化强省建设已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有全新的认识。
这次全省文化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提出:“文化兴,湖南兴;文化强,湖南强。”这充分体现了湖南决策者对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大势的准确判断,对推进富民强省客观规律的科学把握。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顺应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相互作用、与科技紧密结合的趋势日益发展,文化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因素之一,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在很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10%,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和引擎。文化是最宝贵、最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更内在、更持久的竞争优势,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顺应文化产业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产业新形势、落实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必然要求。当前,全国文化发展竞争态势日益凸显,地区之间综合实力较量越来越在文化战略高地上展开。湖南要在新一轮发展赛跑中力争上游,就必须以更大气魄和力度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抢占文化发展先机。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湖南坚持科学跨越、推进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富民,既包括物质上、经济上的富,也包括精神上、文化上的富;强省,既包括经济上的强,也包括文化上的强。在推进富民强省三大战略目标中,经济强省是核心,文化强省是先导,教育强省是基础。文化强省,既是富民强省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这一总体战略的重要保证。当前,我省正处于历史性高速增长时期,越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越需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越需要文化为其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新期待的迫切需要。在我省人均GDP已接近3000美元,文化消费进入大幅提升的新阶段,加快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强烈的新期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也是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民生。
(三)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有高远的目标。
文化强省是质和量的综合定位,是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有机统一。从量上看,建设文化强省,就是争取到“十二五”期末(2015年底前),将湖南建设成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造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的文化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速,年总产值达到3500亿元,实现增加值19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8%以上。从质上看,建设文化强省,就是要把湖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实力雄厚、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强省。
(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湖湘文化特点的文化科学发展之路。
李长春同志最近在我省考察时,希望我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进程,走出一条文化科学发展的新路。这为我们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走文化科学发展新路,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文化发展中牢固树立又好又快理念、人本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统筹协调理念,既注重文化发展数量和规模,更注重文化发展的结构和质量;既注重文化生产能力,更注重文化创新能力;既强调发展速度,更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注重实力的增强,更注重科学体制机制的构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高、文化改革与文化发展同步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同步繁荣、硬实力与软实力同步增强,推动文化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走文化科学发展新路,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文化的要义在于以文化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首要和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巩固全省人民推进富民强省的共同思想基础。要通过深化理论武装,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学习型湖南建设,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走文化科学发展新路,就要把繁荣文化事业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基石。文化事业为文化产业提供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繁荣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和重要任务。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促进城乡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努力实现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强民,让全省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走文化科学发展新路,就要把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点。文化产业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文化产业是文化强省的硬指标、硬实力,没有文化产业的强,文化强省就强不起来,经济强省也就短了一条腿。要着力抓好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文化产业科学跨越发展。根据我省优势和基础,重点抓好现代传媒业、新闻出版业、动漫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五大产业。要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引领文化产业发展的旗舰,壮大文化市场主体,特别是要培育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的文化产业集团,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0亿元、10亿元的文化产业,保持广电、出版、动漫等文化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进入国家正在培育的大型文化企业“航母群”,以集团运作和产业集群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围绕抢占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文化产业升级,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改善文化产业配套环境,大力利用数字、网络、信息等高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加快文化产业向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在资源、资本、管理上,促进文化向工业、旅游、体育等产业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全方位渗透,形成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产体系。
走文化科学发展新路,就要把增强现代文化传播力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内容的创新,而且取决于传播的能力。要着力抓好文化传播体系建设,按照主流媒体重在做大做强、新兴媒体重在建设管理、传播方式重在改造提升以及文化交流和文化物流重在科学引导的要求,建设覆盖广泛、反应迅速、调控有力的现代传播体系。
(五)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高扬改革创新的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我省文化建设之所以取得骄人成绩,创造引人瞩目的湖南文化现象,一个重要法宝就是改革创新。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创新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强大动力和根本出路,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新气象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更加把改革创新作为重要法宝贯穿到全过程和各方面,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力度,着力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方式手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重塑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的改革,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逐步从“养人”向“养事业”、“养项目”转变;加快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向面向全社会转变,确保2011年启动非试点地区改革,争取到“十二五”末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和民办非企业文化单位,形成国有与民营文化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局面。加强内容的创新,在文化原创上下功夫,提高文化产品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加强方法手段的创新,充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改进传统文化生产经营与传播模式,创新文化产品的形式和样式。加强文化发展平台的创新,高端策划和推进文化产业园建设,推动产业、资金、技术向园区集聚。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提高文化国际竞争力。
(六)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形成齐抓共建的强大合力。
文化强省是任重道远的伟大事业,是全民共建共享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非一地一域之责,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建。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化强省建设摆上全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文化建设,像着力解决人们物质上的贫困那样着力解决人们精神上的“贫困”,在文化投入上算大账、算活账、算长远账,健全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人才支撑,强化组织保障。要把文化强省作为全社会和各个部门共同的责任和任务,建立健全既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体制机制,形成齐抓共建的工作格局。
(七)早在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湖南推进富民强省的伟大事业已驶入“快车道”,湖南文化强省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文化自觉,以“不到潇湘岂有诗”的文化自信,发扬只争朝夕、敢为人先的精神,谱写文化强省建设新篇章,开创春意盎然、姹紫嫣红的文化“锦绣潇湘”。
作者:宁 炬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