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的十七大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强调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真正把改革开放作为推进富民强省的根本动力。
(二)改革开放是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标志。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改革开放犹如浩浩长江,激荡着三湘四水,为古老的潇湘大地增添了蓬勃生机和活力。我们坚持在改革中谋发展,把改革从广袤农村推向各个城市,从经济领域推向其他领域,使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我们坚持在开放中求进步,把开放的大门不断向省外和境外打开,逐步形成了全方位、深层次、大力度推进的开放格局。
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强力推动下,三湘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工程机械之都”长沙正在崛起;长株潭城市群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爆发力的城市群;湖南人气指数在中部地区遥遥领先;水稻产量、生猪外销量稳居全国第一。从1978年到2006年,我省生产总值由146.99亿元增长到7493.1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286元增长到11830元,财政收入由27.98亿元增长到891.16亿元,进出口总额由1.59亿美元增长到73.53亿美元。2007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形势最好的时期。
(三)回首我省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我省今天发展加快、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我省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有力地证明,哪里有改革开放,哪里就有发展的活力,哪里就有发展的新局面。
(四)当前,湖南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在全国乃至全球竞相发展的大格局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紧迫感,深入把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以更加非凡的气魄、更加昂扬的精神和更加扎实的工作,加快推进我省改革开放的进程。
全省各级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树立改革和开放都是发展动力的理念,立足我省实际,敢于超越自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创造性地提出政策措施,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开放的举措推动工作、加快发展。
(五)进一步深化我省各方面改革,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在这样的基础上,依据我省的省情特点,科学确定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要加速培育生产要素市场,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我省生产要素市场整体发育程度还比较低,同沿海其他相对发达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借助政府的力量,突破地域、行业和体制障碍,大力培育产权、资本、土地、技术、信息和劳动力市场,切实加强金融工作,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大幅度提高配置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
要切实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创造财富的潜能。要从我省市场培育较为薄弱的实际出发,围绕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和股份制改造,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合理的产业集中度。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认真贯彻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比重和水平。
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按照建设责任型、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真正把工作重点集中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区域协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把工作任务集中到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财产安全、帮助企业排难解困上来,把工作目标落实到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把工作规范统一到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来,切实增强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推动改革取得新的更大进展,事关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涉及全省6800万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努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使改革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和关切,具备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民意基础,更大程度地体现公平和正义,充分反映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要求。
(六)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湖南人民多年的夙愿,也是推进我省改革进程、培育核心经济增长、加快富民强省步伐、增强长远竞争力的重大历史机遇。
建设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扬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国家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下,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率先突破、形成优势,在破解实现科学发展的瓶颈制约方面积极探索、有所贡献,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积累经验、有所作为。要充分用好国家赋予我们改革先行先试的政策,让国内外的目光聚焦长株潭,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商关注湖南,使更多的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聚集湖南。
(七)开放是改革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的重要动力。我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内陆省份,尤其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坚持用国际视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注重在世界和全国坐标中把握发展规律,注重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注重从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谋划发展思路。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开放意识,更加注重开放发展,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水平,把利用内外资源、引进内外资本、寻求内外合作、拓展内外市场、发展内外旅游作为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战略举措和现实选择,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和更加有效的机制,强力推进我省的对外开放,真正以扩大开放来提速湖南发展。
(八)进一步扩大我省的对外开放,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个重点,持续推进大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世界性跨国大公司纷纷进驻湖南,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了我省区域竞争力的提升,提高了湘企的国际化水平。在这方面,我们还要认真研究科学、专业的办法和操作性强的措施,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创造更好的条件。
要围绕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搭建对外开放的平台,建设好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各类园区,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作为外商投资首选区、高新技术密集区、主导产业集聚区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承接沿海乃至全球产业转移,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基地。
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全球区域经济的合作,主动加强同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的合作,主动深化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的合作,使我省在适应国际国内背景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全面提升我省经济的开放度和外向度。
要进一步强化政府扶持,完善政策机制,积极创造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一切有投资意愿的人找到投资机会,让一切有合作意向的人找到合作伙伴,让一切有创业能力的人找到创业途径,不断提高投资者的满意度,形成我省经济发展的洼地效应,把更多的生产要素和各类创业人才吸引到湖南来。
(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战略抉择,也是我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富民强省的关键之举。今年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顺应时代潮流,顺应党心民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在改革开放中谱写湖湘儿女美好生活新篇章。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宁炬
编辑:闵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