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笔墨当随时代

作者:宁炬 编辑:闵美颖 2008-12-25 11:04:42
时刻新闻
—分享—

——“宁炬”评论积极探索理论宣传新形式
 
为改进理论武装工作,增强理论宣传的影响力和渗透力,省委宣传部成立了笔名为“宁炬”的“省委宣传部理论评论组”,寓意为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宁炬”评论组成立一年来,围绕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和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创作了9篇评论文章,先后统一在《湖南日报》头版和《新湘评论》重要位置刊发,并同时在红网首页刊载和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卫星频道口播。为扩大影响,湖南卫视、湖南经视还在头天晚上进行了预播,重大的评论还组织市州党报(台)转载转播。每篇“宁炬”文章发表以后,网上反响较好,新浪网、新华网等主要网站都一一作了转载。“宁炬”系列评论的发表,对探索理论宣传工作的新形式、促进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力量凝聚到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上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探索理论评论的新定位
“宁炬”评论作为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理论评论文章,从一开始就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在选题上,侧重于领导重视、群众关注、工作有安排、解决有条件,体现重大政策走向和事关全局的问题;在语言风格上,改变传统社论、评论员文章模式,积极转换话语体系,着力把党的声音和人民群众的阅读心理结合起来,用清新的思维、鲜活的语言,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地宣传阐释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解决理论文章可以阅读、值得阅读、愿意阅读的问题。可以阅读说明导向正确,值得阅读说明文章有价值,愿意阅读说明文章雅俗共赏。“宁炬”评论逐渐定位于“小入口大主题,小文章大道理”,宣传省委决策、引导社会舆论的思想评论。 

注重文采,增强可读性。“宁炬”在《科学发展,打牢基础》一文中,引用了江泽民同志“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生动形象的语句,同时引用了其他经典说法:“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在《科学发展,守住底线》一文中,情理交融地说:“世界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灾难;什么事情都有底线,超出了底线就意味着发生质变。底线是前进道路上的红灯,底线是必须坚守的最低条件或限度。守不住底线,就是把自己逼上绝路。”这些论述,深刻有力,明白易懂,让人心悦诚服,不仅适宜于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具有普适性、哲理性,很能发人深思。

尽量使用群众语言,增强通俗性。“宁炬”评论在文风方面讲求夹叙夹议,朗朗上口,使读者有兴趣读下去,做到打动人、说服人、感动人。在最后定稿时,写作小组的同志坐在一起逐字朗读,目的就是进一步使文章明白如话。在《以优良的作风推进富民强省大业》一文中这样论述:“作风是干部的一张脸谱,是冷漠、刻板,还是热情、豪放,要由自己来塑造;作风是干部的一张名片,是光亮、鲜艳,还是暗淡、晦涩,要由自己来决定。”“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经济上的‘清白人’,作风上的‘正派人’。”《科学精神人民情怀》一文中,这样来评价袁隆平,他“不但是一个有着真正的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也是一个人民的科学家。他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研究,从来都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
坚持思想与语言并美。思想是第一位的,语言是第二位的。“宁炬”评论虽力求文字清新鲜活,但绝不写成“花瓶文章”,而是重可读性,更重思想性,以其清新隽永的文风、鞭辟入里的说理和紧贴现实的内容成为我省理论宣传创新的一大亮点,较好地体现了理论评论文章的思想之美、理论之美、语言之美。

{Ky:PAGE} 二、坚持集体创作机制推出精品力作
“宁炬”评论组由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任顾问,省委宣传部宣传部分管副部长任组长,下设经济、时政和文化三个小组,从省直有关单位和高校聘请了20多位理论功底扎实、思想敏锐、文笔优美、长期从事理论宣传工作的同志作为成员。“宁炬”的每一篇文章,从选题确定到执笔创作,从讨论修改到公开发表,都坚持集体创作,反复打磨,精益求精,是集思广益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凝结。
深入调研,认真选题。选好一个既领导重视又群众关注、既立意高远又视角新颖、既有理论色彩又紧贴湖南实际、事关湖南发展全局的题目,其难度不亚于写一篇评论文章。”宁炬”评论文章选题,一是由省委主要领导点题,二是评论小组深入研究讨论推荐,最后由蒋建国部长主持讨论,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优中选优确定选题。
精心创作,反复打磨。“宁炬”评论实行一人执笔、集体讨论修改,一篇评论至少讨论3次以上,一般都在5次以上。每篇评论最后都由蒋建国部长亲自主持讨论和修改定稿。
层层把关,精益求精。为保证准确稳妥,在省党代会前夕,蒋建国部长还将《科学发展,打牢基础》、《科学发展,守住底线》两篇文章拟发稿呈报给省委书记张春贤、时任省委副书记谢康生同志审定,谢康生同志对文章的写作还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对三基的内涵要准确,能源等属于基础设施。基础工作应包含基础组织建设等,基础产业重点是工业;守住底线的若干数据能否公开发表?”《湖南人要充满经济自信》在发表前,蒋建国部长将文章拟发稿批转给省发改委、省农办、省经贸委主要负责同志,从职能部门工作角度把关。由于”宁炬”评论组成员用心、尽心,领导重视,层层把关、反复修改,”宁炬”评论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三、凸现凝聚引导功能
“宁炬”评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改进文风、贴近群众的阅读习惯上,而是始终贯穿凝聚思想、引导思潮的宗旨。
诠释省委精神。“宁炬”评论因时而作,坚持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紧密联系湖南实际,找准了党委政府的关注点和干部群众的兴奋点,较好地阐释了省委重大决策和工作思路。《重视城乡 夯实基础》一文,发表在市县乡党委集中换届之际,文章从省委提拔县乡优秀干部直接到省直部门任职一事入手,通过深刻的说理,说明重视基层、夯实基层的重大意义,鼓励基层干部爱事业、干事业,倡导风正气清的用人导向。《科学发展,打牢基础》、《科学发展,守住底线》两篇评论文章是为配合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召开而撰写的,突出了党代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富民强省的主题。“打牢基础”和“守住底线”,是现实生活中的两个根本性的重大问题,“三个基础”(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是新一届省委着眼长远发展的战略之举,“四个底线”(稳定粮食生产,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节能降耗;保持湖南的青山绿水,提高森林覆盖率;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环境质量)是湖南科学发展的前提保证,组织这两篇评论,对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统一思想认识。“宁炬”评论渗透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以凝聚思想、形成共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为主旨,体现了一种使命感。《迈向文化强省的必由之路》一文,发表在全省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改革大会刚刚召开之后,文章用令人信服的数据证明湖南由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可行性,用鼓舞人心的蓝图勾画了湖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前进方向,通篇洋溢着不进则退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跃然纸上。《以优良的作风推进富民强省大业》一文结合当前领导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直抒胸臆地指出,“良好的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比权力、地位等有形力量更为强大、更为持久,也更有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干部作风是一把尺子,可量出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干部作风又是一面镜子,可折射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优劣”,进一步提炼升华了省委重大决策所涵盖的价值诉求。《科学精神人民情怀》对袁隆平的科学精神进行了解读,指出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是一种“视科学为生命”、“将自主创新进行到底”、“以实践为本”、“精诚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并指出,“袁隆平作为我国知识分子的突出典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一面旗帜”,进一步升华了认识,为广大知识分子和普通群众指明了学习袁隆平的方向。

增强发展信心。《湖南人应充满经济自信》一文,既属时评,亦属史论,敲响了湖南走在中部崛起前列的鼓点。该文分析了湖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针对湖南人“长于军事短于经济”的偏见,列举了湖南人经济发展的成就,否定了湖南人搞经济不行的看法,从历史、文化和时代的角度论述了湖南要充满经济自信的内在必然性。《聚各方优秀人才 创富民强省大业》一文,论述了省委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具有非常的胆识和气魄,指出,优秀人才的不断引进,将产生“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激励效应,“湖南正在成为一方有吸引力的新热土。这次一批博士后主动请缨来湘工作,既充分展示了广大知识分子立志创业的远大抱负,又充分说明了美丽而充满活力的芙蓉国正在成为各方优秀人才的创业家园。”文章结尾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来预示,“我们踏着富民强省的雄壮节拍,走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春天”,“只要全省各级党政领导有求贤若渴的爱才之心,有广纳群贤的容才之量,有知人善任的识才之智,有唯才是举的用才之德,各方优秀人才就一定会形成来湘创业的滚滚春潮,湖南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推动开放合作更上一层楼》一文指出,“合作是改革的形式,是开放的载体,是发展的动力”,并落笔“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倡导办好泛珠三角合作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真正实现我省在开放合作上的新突破,不断增强我省的综合经济实力、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加快富民强省的步伐”。

作者:宁炬

编辑:闵美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潮网首页